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流行音乐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特点在于他们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同时这也是个性塑造的黄金时期。而流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今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另一方面流行音乐在我国又常常被不了解的人们贴上“不正经”、“低俗”的标签。其实流行音乐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人们对它的想象,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是中学生更加热爱流行音乐的原因之一。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流行音乐作为学习的内容,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复杂性让一些本身音乐水平较差的学生望而却步。如何利用对流行音乐的学习促进中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是本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而本文将通过分析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流行音乐因素的现状,对“流行音乐教育促进中学生个性发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教材中的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少导致了流行音乐不会作为重点去教授;而教材中选用的流行歌曲也不够与时俱进;教师也因为其流行音乐技能水平较差,间接地使课堂内容变得枯燥无味。这些都让流行音乐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青春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选择了不健康的歌曲,则会使其审美水平下降,更严重的是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都将不利于流行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学生个性良好的发展。笔者就上述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并到多所中学进行了调研,在通过与中学生交谈以及对教师访问中收获良多,随后我又搜集了各个版本的音乐教材进行了统计,其中主要对2012年最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进行了统计。笔者看重的是流行音乐的特殊性,将其利用合理可以调动中学生课堂积极性以及调节中学生的焦躁情绪,也能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之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