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所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和切口处可能存在的致病细菌对手术后可能造成感染的风险影响进行针对性的临床研究。 方法: 性研究。2014年7月至10月,贵州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白内障专科治疗中心内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手术中所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搽拭棉签及搽拭切口处后的棉签总计100个样本作营养肉汤培养.培养阳性者进入药敏试验阶段,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搽拭穿刺刀片的棉签与搽拭切口处棉签之间的阳性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性别研究个体的阳性率及不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在50个穿刺刀片搽拭后棉签中4个有细菌生长,阳性检出率为8.00%,进一步检验结果提示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有两名男性、两名女性,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50个切口处搽拭棉签中4个培养结果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00%,检验结果提示仍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右眼培养样本两例,左眼培养样本两例,左右眼阳性检出率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上述8个培养阳性的菌株在药敏试验阶段对莫西沙星、达托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敏感性百分比依次为:100.00%(8/8)、100.00%(8/8)、87.50%(7/8)、87.50%(7/8)和62.50%(5/8)。所有试验阶段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均无感染。 结论: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所使用的角膜穿刺刀片及切口处可经培养后检出细菌,检验结果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检验培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对三、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以及脂肽类(达托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敏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手术前及手术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对预防手术后感染、甚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