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中应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很多学者从很多角度提出了很多观点,但还是没有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标准。这两种翻译方法常常与文化因素的翻译联系在一起,而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既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又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所以本文就这两种翻译方法在英语谚语汉译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笔者发现,归化与异化是有条件的,不同英语谚语的汉译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本文首先对于归化与异化的起源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采用翻译导向(Translation Approach)这一概念,认为翻译导向是高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是译者进行翻译的大体的方向。在每一个翻译导向下边都有两个层面: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归化翻译导向,就是语言与文化层面都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异化翻译导向,就是语言与文化层面都采用异化翻译方法;中和翻译导向(Neutralization Translation Approach),在语言层面上采用归化翻译方法,在文化层面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其中中和翻译导向强调了归化与异化翻译方法的有机结合,对于这一翻译导向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由于英语谚语既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又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所以谚语汉译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将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进行对比,并分成四类: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偶合(Overlapping),即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用同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并行(Parallelism),即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空缺(Exclusion),即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冲突(Conflict),即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用同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对于不同的谚语,应采用不同的翻译导向。对于偶合的谚语,归化与异化导向会产生同样的译文;对于并行的谚语,如果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不能被中文读者理解或者英语谚语没有代表特殊的西方文化,应采用归化翻译导向,如果英语谚语表达方式能被中文读者理解,而且代表特殊的西方文化,则应采用中和翻译导向;对于空缺的谚语,应主要采用中和翻译导向;对于冲突的谚语,应主要采用归化翻译导向。 可见,归化,异化与中和翻译导向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单纯讨论归化与异化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应结合影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