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向大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常州大学城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首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大学城,也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随着现代制造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大批能在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是“中国制造”的基础。进入21世纪,学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哪些素质属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其实哪种素质都离不开身体。脱离了健康这个主题与核心,大学生就不可能为祖国更好的服务,因为健康是所有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务院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全国学校教育的第一目标提出来的。常州大学城是一座年轻的高职园区,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构建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并进行系统建设,对于培养学生个体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良好的健康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校际交流、树立常州大学城整体形象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常州大学城及其所包含的六所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和江苏工业学院(本科)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这六所高校的主管体育领导、大学生(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院系体育部长)、教师(公共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法、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大学城概念及其形成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常州大学城建设背景和目标,分析了大学城体育文化内涵和结构;从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主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剖析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现状以及制约与促进大学城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构建因素有:常州大学城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足,大学城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学城整体的体育制度,常州大学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还尚需不断的完善,学校体育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常州大学城体育精神文化还有待提高,常州大学城学生体育观念是可塑的,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城区各校园还没有形成理想、带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的体育风尚;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与学生希望获得的体育知识有较大的差距,体育师资力量及职称结构还达不到要求,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其它学科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还需要加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虽然有发展,但是发展的水平很难满足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其发展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各学校间体育文化互动性不够等。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使我们全面、详细的了解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现状,针对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且结合常州大学城特殊背景及特征,探讨和提出了构建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的设想及策略。常州大学城体育文化构建是大学城建设的核心理念体现形式之一,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改革与创新大学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把大学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列入大学城与各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有效盘活各高校体育资源、促进体育资源共享、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机制提供有效的途径,切实为大学城发展、文化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