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悠久的历史中,传染病疫情这类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一直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重大威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敌人之一。从历史角度看,不同国家都曾经受到流行性疾病的打击,但国际法上并不存在对于传染病发现地国或者起源地国追责的规则或先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部分国家主张“中国担责”,已经使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变为现实问题。本篇文章旨在分析承担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是否具有现实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悠久的历史中,传染病疫情这类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一直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重大威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敌人之一。从历史角度看,不同国家都曾经受到流行性疾病的打击,但国际法上并不存在对于传染病发现地国或者起源地国追责的规则或先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部分国家主张“中国担责”,已经使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变为现实问题。本篇文章旨在分析承担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是否具有现实可能性这个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国家立场和实践,明确对我国的相关影响和完善的建议。本文主要通过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笔者从国内外关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定义与判断标准入手对重大传染病进行界定,并明确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跨国性。第二部分则分析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国家责任的两大责任形态及国家责任产生的法律依据。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认定中的困难,包括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的分析。第四部分笔者分析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国家责任的免责条件的适用,包括不可抗力、危急、危难这些免责事由中具有争议的地方。第五部分对于中国如何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给出建议。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需明确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的国家责任包括由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引发的责任,两者性质相同,都是国家违背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其次,由重大传染病疫情损害这样一种特殊的跨界损害而引发的对国家责任制度的挑战,具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国际不法行为引发的国家责任中违法要件的认定;另一方面,由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引发的国家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国家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损害责任的认定仍然限于理论层面,至少在目前阶段没有全面的实现前景。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但愿本论文能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及相关实践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起点。
其他文献
螟蛾总科Pyraloidea是鳞翅目昆虫中种类丰富多样的类群,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螟蛾总科昆虫多为农林业害虫,对农作物、森林、草原和木材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这类昆虫的防治是农林业生产上的重点,有效的种群控制策略可以显著减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4种螟蛾总科昆虫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种内及种间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雌性偏移基因和雄性偏移基因的功能分类,从而对控制种群数量提供分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撞击地球大气层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极光。光学观测是研究极光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每年通过全天空成像仪拍摄到数以百万计的极光图像。从这些海量极光数据中检索到感兴趣的极光图像对探索磁层变化以及日地间电磁活动的信息有着巨大研究价值。极光中以弧状极光出现频率最高,将弧状极光进一步细分为单弧和多弧对研究弧状极光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极光图像的手段从最初的人工处理到如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主要原因是
2020伊始,爆发于武汉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全中国带来了伤痛和灾难,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疫情的持续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使线上教学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平台。基于媒介的线上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目不能及,对于学生的学习检验行之有限。因此,在学科中更精确、快速的教学管理成为迫切需求,对于教学的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依
磷酸镁水泥通常由酸式磷酸盐、重烧氧化镁、缓凝剂以及改性组分组成,具有早期强度发展迅速、体积稳定性好和粘结强度高等优异性能,在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市政主干道等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快速修补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军事工程的抢修抢建方面更是作为首选材料。然而,伴随磷酸镁水泥研究和应用的广泛,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耐水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研究者发现磷酸镁水泥基材料在水中或者潮湿条件下养护时,强度会随着龄期的
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在2017年时就已经超过五百亿平方米,且这一数据在短期内还将持续上升,将BIM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既有建筑工程BIM研究,主要集中在既有建筑设施管理和改造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对该领域其他方向的研究还较为不足,还缺乏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BIM技术应用障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全面地分析当前我国既有建筑寿命周期中BIM技术应用的障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给的短缺与现代社会对水量、水质需求间矛盾日益尖锐。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作为潜在可再利用水资源,具有污水量小、日变化系数大、水质不稳定等特点。如何针对其中的病原体进行高效、绿色、可持续消毒成为时下热门研究话题。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被视为应对小城镇、农村面源污染的制胜法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集中污水处理所采用的氯系消毒由于无法精准控制消毒剂的投放量,在污水分散处理中并不适用;而紫外
车辆网和自动驾驶作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二者相辅相成并在人们的智能出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车联网技术将人、车、路三者联系起来并实现了信息交互,车辆可以通过车联网感知彼此的位置变化,进而调整车速错峰通过交叉口,加强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而自动驾驶汽车则是利用自身的感知系统、运动规划和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然后规划出期望路径并对该路径进行跟踪。在复杂的十字路口交通环境中,
合成生物学是最近兴起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它与物理学、工程科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结合。而合成生物学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合成设计自然界中产量少甚至不存在的目标产物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生物学家在合成组装这些生物系统或者装置的时候,只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尝试,进行生物实验,而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这就导致合成系统或者装置耗时,费力,代价比较大。这使得生物学家对复杂基因构件的合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燃油车作为工业革命中典型的产物之一,规模的快速扩张引发了能源匮乏、环境破坏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凭借节能和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公众的认可,而新能源汽车公众消费市场的扩散,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不过近几年,政府补贴的退步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的提升,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在公众市场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未来交通将在很长时间内进入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车辆混行的过渡阶段,直至最终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交通流,而人机共驾是自动驾驶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由于自动驾驶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决策控制等方面均与手动驾驶有所区别,所以自动驾驶车辆的加入会对交通流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研究人机共驾车辆对混合交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针对人机共驾车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