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VEGF和p53表达的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包括大肠癌在内的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血管依赖性的,肿瘤通过自身新生的血管为其提供营养,排泄代谢产物,而不能单单靠物理扩散。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研究的先驱,Judah Folkman明确指出:肿瘤一旦发生,任何肿瘤细胞数量的增加都必须以聚集于肿瘤的新血管生成为先导。肿瘤在无血管条件下呈缓慢的线性生长,直径一般<2mm。而当有血管生成时肿瘤呈指数生长。肿瘤的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营养,而且为肿瘤的远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通路。因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肿瘤的形成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有关,而增殖和凋亡受血管生成调节。Folkman等提出如果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就可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性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血管生成前期和血管生成期的复制速度一样快,但前者由于死亡的肿瘤细胞多,因而使肿瘤细胞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一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血管新生和毛细血管形成的研究中发现,体外毛细血管的形成与凋亡有关。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凋亡水平而限制肿瘤的生长。Holmgren等证明,在微小转移灶中诱发了血管生成以后,尽管其细胞增殖速度未发生变化,但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如果血管生成被抑制,则转移灶保持休眠状态,表现出较高的凋亡水平。当诱发了血管生成以后,凋亡随之减少,转移灶增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血管生成表型开关是依靠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而定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可由肿瘤细胞产生,亦可由一定的宿主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d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个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强有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在人类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人类大肠癌中是判定预后及转移潜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人们发现VEGF具有抗凋亡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诱导Bcl-2的表达,激活促有丝分裂蛋白激酶(MAPK),抑制C-jun-NH3激酶(JNK)来实现的。已经有一 子和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平衡来调节的,但在大肠癌早期,VEGF是引起MVD升高的主要分子基础。人们普遍认为VEGF表达是由缺氧、雌激素、P53突变等因素诱导的。ieser等认为突变的P53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而刺激VEGF的表达。本研究中,我们也清楚地发现,在M期肿瘤中,V’EGF表达与M3蛋白表达在表达水平与空间分布上一致。然而,在SM期肿瘤中,虽然其p3表达阳性率较M期高,但都与VEGF没有这种相关性。这表明在 M期肿瘤中 P53表达与 VEGF表达上调有关,VEGF的表达增加是由P53突变引起的。最近一些研究者发现,VEGF具有抗凋亡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诱导化一2的表达,激活促有丝分裂蛋白激酶(MAPKX抑制C-jun-NH3激酶门NK)来实现的。通过转染VEGFrnRNA的方法,亦发现VEGF M抗凋亡作用。因此,VEGF的高表达和p3突变可能对肿瘤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结 论 1.大肠癌从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到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最后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逐渐增多、细胞增殖逐渐增高,而细胞凋亡逐渐减少。 2.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开关可能是在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向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腺癌的转化过程中启动的。 3.大肠癌血管生成的诱发可能对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有作用。 4.随着大肠癌侵袭性的逐渐增强,MVD亦随之增加,同时VEGF表达亦逐渐增强。 5.在大肠癌早期,VEGF是引起MVD升高的主要分子基础。 6.P53突变在大肠癌早期对VEGF表达的上调发挥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由于桃砧苗较杏砧苗加粗生长快,所以不少苗木生产者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快速育苗,大量生产桃砧杏苗.笔者通过多年观察调查,发现桃砧杏苗栽植后存在成活率低和生长势弱的问题,其
期刊
通过对竹渠线样品材料的现场及宏观检查与分析、金相分析、非金属夹杂分析、带状组织分析、硬度测定、SEM扫描及EDS分析等,研究了竹渠线管线钢发生鼓泡、分层失效的原因,管材鼓
柿树的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较寒冷地区,当冬季来临之际,应加强保护,其方法如下.
<正>~~
会议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治疗肺癌的标准模式,化疗药物在这种治疗模式下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CPT-11系广谱抗肿瘤药物,对消化道肿瘤、以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