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webhosting网上的最新统计数据的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拥有.com域名的数量为404万,位居全球第四名。美国拥有7181万该域名,排名全球第一,德国、英格兰紧随其后。这五个国家拥有.com域名的总量高达达9000万,占全球该域名总量的97%。Webhosting是一所全球知名的互联网服务行业研究及统计网站,它的这份统计报告表明,未来两年内中国的.com域名市场将超过德国。因为,德国和英国的域名市场已缺乏增长力,而我国域名产业平均每月新增5.4万个.com域名,以极强劲的实力不断的攀升。
域名作为网络的“门牌号”有着自己的属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域名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机制。立足我国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文章除去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分析域名基本问题。主要从域名的技术角度及其法律地位方面入手,对域名的含义、结构体系、性质和功能,进行阐述。重点分析域名纠纷产生的原因,法律地位和可仲裁性。
第二章,域名最为凸显的是其与商标、姓名的冲突。本章首先分析了域名与商标冲突产生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域名与姓名权的冲突,包括域名与姓名的相似之处、域名与姓名权产生冲突的原因。
第三章,本章研究了国外域名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美国的NSI规则,日本的域名纠纷解决机制、英国的域名纠纷解决机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最后报告》和互联网址分配公司(ICANN)的统一域名纠纷解决政策(UDRP)。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以上解决机制在解决域名与商标纠纷和域名与姓名权纠纷时的具体规定。
第四章,重点讨论了我国域名的发展状况和目前我国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在处理域名与商标权纠纷时制度的优劣之处,并建议及时建立我国个人域名注册制度。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域名纠纷解决机制及其仲裁立法的诸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