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局部消退,新兴经济体正在酝酿并将成为承接中国未来的新势力。与此同时,中国个人可投资产达千万的高净值人群规模达到126万人,其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7万亿元,中国的高端财富管理市场持续释放着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然而,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畸形”与“资产配置荒”的问题却悬而未决。首先,从资产结构分布来看,房地产占据主体地位,占比近65%,其次是存款及现金,占比21%,其余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银行理财、信托与保险,合计占比14%。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近期一线城市销售回暖,但过度繁荣背后是风险的聚集;另一方面,各类金融资产层出不穷,但时常受到监管的制约,创新之路掣肘很多。于是,投资人的资金又回流到房地产,助推了房价再创新高。 本人试图从理论分析、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三方面来解析中国高净值人群优化资产配置的路径探索。首先,对三大资产配置理论进行了深刻研究,即生命周期理论、美林投资时钟模型和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其次,通过对386位高净值人士进行问卷调研与访谈,了解其财富管理目标、现状、需求与期待等;最后,通过实证分析2013年至2015年笔者所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情况,再现了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趋势与方向,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了未来5—30年第三方理财机构为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优化路径,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规划了整体投资人大类资产的投资配比;然后,从从业机构、理财产品、从业人员、投资人和监管机构五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从业机构要差异化、正规化,理财产品要多元化、创新化,从业人员要专业化、精英化,投资人要理性化、个性化,监管机构要制度化、严格化。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只有资产端、渠道端和资金端通力合作,形成改善闭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最优化。“资产配置是唯一免费的午餐”,且投资成功与否90%取决于资产配置,因此,大国崛起,国富民强,第三方理财机构为国内高净值人群的优化资产配置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