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迁一生,洛下闲废中的高歌——刘禹锡晚居洛阳及其散文创作探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刘禹锡置于中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以政治受挫为切入点,以晚居洛阳为主要关注对象,并结合洛阳在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四部分来阐述刘禹锡晚年闲居洛阳的生活及其散文创作:   第一部分,从对刘禹锡散文研究现状的描述,从而明确洛阳生活在刘禹锡及其散文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连州、朗州等地域研究的启发下,笔者拟对刘禹锡晚居洛阳及其散文创作进行探析。   第二部分,阐述刘禹锡与洛阳的渊源关系。第一,通过对唐代东都——洛阳概貌的描述,确定其晚年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环境,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彭城说”、“中山说”、“庐陵说”与“洛阳说”四种说法中,依照傅璇琮等人的观点,选择确定刘禹锡的籍贯为洛阳。第二,根据多方史料以及文学作品的考察,考证出刘禹锡在洛阳的住宅在怀仁坊北边,即今洛阳市李楼乡楼子村北一带。第三,围绕“洛下闲废”这一主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铺叙刘禹锡十六年的洛阳晚居生活。   第三部分,探析研究刘禹锡晚居洛阳的散文创作。首先确定刘禹锡晚居洛阳的散文创作篇目,以陶敏、陶红雨所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为主要参考,总结出其洛阳散文创作共有24篇;其次,分析刘禹锡洛阳散文创作内容的渐变轨迹,即由累更符竹、积极用世之心声的表达到老当益壮、不改初衷之意志的高歌。再次,是对刘禹锡洛阳散文创作风格的探讨。通过仔细研究其作品,得出刘禹锡洛阳散文风格为:第一,文以见志,与时高下的畅达文风;第二,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结构形式;第三,凝练清丽,词采优美的语言风格。   第四部分,阐述刘禹锡散文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刘禹锡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其散文无论是在哲学还是在政治抑或在文学方面,对后世如王安石、苏轼、刘基等人都有极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语从西方语言进入汉语,与此同时,汉语本身在发展中也创造了一些本土的字母词语。字母词语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广播、报刊、书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是在古希腊罗马史诗的土壤里孕育的,史诗在反映现实、描写个人遭遇、集中时间描写某段时间发生的故事、注意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动等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后
本文对《格萨尔》与《荷马史诗》神灵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与第二章《创造一个神灵世界》,都是探讨藏民族与希腊民族丰富的神灵体系及其与自然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认识河北古代的历史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河北地区古代文化中先秦时代是独具特色的,而
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是在汉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说唱文学作品。本文运用文本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胡仁乌力格尔在科尔沁地区发展的历史
老谢是一名公务员,为人风趣幽默,长得虎背熊腰。来心理咨询室时,他自诉,5个月前的一个夜晚,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当时感觉胸口憋气,呼吸困难,心跳剧烈,大汗淋漓,极度恐惧,有种将窒息、死亡的感觉。当时他只当是白天过于劳累,就没多理会。可是此后的5个月里,他却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曾先后多次去医院就诊,尽管医生一再告诉他身体没问题,可他却因此变得特别紧张,慢慢变得不敢睡觉了。尤其是当老伴儿不在家时,他经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