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艺谋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电影界中,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北大教授陈晓明语)。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张艺谋总共拍摄了18部影片。影片创作的风格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每部影片的面世都会引起一阵轰动。笔者将借鉴王一川教授对张艺谋电影导演活动的四次电影美学探索潮进行分类,将每个阶段影片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整理并归纳,并进行深刻的原因探析。最后对张艺谋由现代主义的“作者化”制作路线向后现代化商业路线转变这一过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第一部分讨论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及其历史演变。一是九十年代初的乡土写实片里,个别影片的后现代意识开始显现。代表作品是《秋菊打官司》,影片的整体基调是现实主义风格,又蕴含着后现代的自我嘲讽、行为解构等表现手法。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记录片风格标志着第五代电影语言的重大转折,影片的后现代意识开始显现。二是九十年代中期的都市题材片中,后现代风格的电影人物塑造成功。该影片利用颠簸晃动的镜头,呈现市民荒诞夸张的言行举止,将历史感和社会责任冷落淡化,重在叙述市民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纷,并且成功塑造了后现代主义的人物。影片中后现代主义的情感浮躁、主体缺失、历史感消失的现象成为主体。三是新世纪初的武侠类型片中,后现代主义特征鲜明呈现。初尝武侠片类型,他既追求市场份额又坚持个人风格,最后导致这种武侠类型片的重构。宏大唯美的视听景观成为影片的主要内容,后现代主义的空洞、边缘化、平面化、奇观等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四是荒诞搞笑的嬉闹剧创作中,后现代主义手法制作娴熟。全封闭的荒诞剧采用的是回环叙事结构,张艺谋在影片中对流行元素的组合,以及对人物角色的符号表征,都完整的体现了消费时代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形态。   第二部分对张艺谋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原因进行梳理。首先是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变化。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不断开放的电影政策促进了国内外文化的融合和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进程。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进入国内电影领域的先决条件。第二是个人创作风格的突破。张艺谋敢于创新和突破的个性使他与时俱进,大胆尝试后现代主义元素,并且涉足武侠片的重构。这是张艺谋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内在动力。第三,大众审美意识的变化。时代文化心理影响着文学艺术的总体趋势,在电影领域表现为观众的审美取向,它影响着影视创作的主流方向。这是张艺谋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外在因素。   第三部分是对张艺谋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反思。一是现代性与后现代的此消彼长。四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中现代性与后现代并存,而现代性的地位逐渐被后现代占据。两者的较量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后现代对现代性的侵入从叙事结构、视听语言逐渐延伸到叙事文本。二是艺术与技术的对立统一。艺术与技术由从前的为内容而创造形式走向为形式寻找填充内容,艺术与技术也由合作走向对立。艺术的本质是人学,而不应是浅层次的快感消费,不应是利用高科技制作出来的超真实假象;它应该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三是消费欲望与观众期待的两难境地。观众及电影制作者的消费欲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促使后现代主义文化之风的盛行;然而观众怀有的对张艺谋“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情感寄托和思想共鸣致使影院出现“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如何取舍和平衡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仍是电影制作者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其他文献
视频网站侵权纠纷日渐成为新闻界和法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网络侵权行为的一种,不仅严重侵害到普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和人格权益,而且对视频网站行业的发展也十分
SNS,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2003年,SNS网站兴起于美国,短短几年时间便风靡全世界,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最为知名的SNS网站是美国的Facebook,
台湾曾先后被荷兰和日本侵占,经历过两次失而复得的过程,本文围绕两次光复前后的有关文化传播状况展开考察,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两岸的文化认同理念。   全文由三
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电影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中以其独特艺术表现,成为影响力最大、受众最多的媒介。电影与生俱来的传播功能,其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迅速兴起;加上“入世”的影响,出版业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最后一块壁垒,也不得不面临外资“入侵”的境地。于是在政府的行政牵引下,各地方出版单
自从2006年微博在国外出现,2007年第一个微博网站在中国上线以来,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慢慢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和追捧。当今微博的火热程度并不亚于当年的博客、SNS型网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