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原产于南美洲,目前分布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农牧渔业、居民健康和水上运输等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从药剂减量的角度,提高除草剂对水葫芦防效的同时,增加除草剂使用的环境安全性,为构建水葫芦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除草剂对水葫芦的控制效果、两个典型月份施药对除草剂防治水葫芦效果的影响、助剂和剂型对除草剂防除水葫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草甘膦异丙胺盐和2, 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效测定表明,2, 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作用速度快,效果好,1290g a.i./hm~2剂量处理即可很好的防除水葫芦;草甘膦615g a.i./hm~2剂量对水葫芦种群扩张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两个典型月份施药对除草剂防治水葫芦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 4-D二甲胺盐5月份用药效果明显好于11月份,建议5月份施药;草甘膦施用时需要有较大的叶片覆盖面积,施药时间尚不能确定。3.通过测定加倍杀、氮酮、有机硅等3种助剂对草甘膦、2, 4-D二甲胺盐的增效作用,筛选出对两种除草剂增效效果最好的助剂——加倍杀。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加倍杀能够明显提高2, 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治效果,减少除草剂的田间用量,每公顷可减少645~1290 g a.i.,即25%~50%用量。4.通过草甘膦不同剂型试验,得出:20%草甘膦油剂1800g a.i./hm~2明显好于41%草甘膦水剂1845g a.i./hm~2防除水葫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