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的上海想象——以移民形象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城市的书写成为文坛的一个亮点。提到上海,自然会想到王安忆。而对于上海这个典型的移民城市,王安忆在对它的“潜心关注”中,又非常注重移民这一历史因素对其文化构成的重要性,并刻画出各类移民形象与上海文化的关系。选取王安忆笔下的上海移民作为论文研究的切入口,并将其放置在近年来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城乡文化交织碰撞的背景下予以透视,是希求在变革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形态中索骥到王安忆(以及以王安忆为代表的当代作家)的精神立场和价值取向。 本论文除导言和结语部分以外,共分为三章。导言部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王安忆笔下移民形象的独特性,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意义、目的与基本内容。第一章,漂泊异质的精神挣扎:移民。本章意在细致梳理王安忆笔下出现的几类国内移民形象:知青、南下的革命干部、保姆以及农民工,分析这些移民想融入上海却被同化、改造、推拒、排斥的城市遭遇以及他们在上海漂泊无根的异质性的精神体验。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困境”中“悲壮的抵抗”者。从时代背景结合王安忆的身份结构体系(上海的“外来户”、女作家、知识分子等身份)出发,分析作家书写上海移民的动因。作为移民的王安忆,能够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温婉情怀体恤着她笔下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各类移民,理性地审视与打量着上海,在对边缘人的人道主义同情与对现代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批判和“抵抗"中,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第三章,从文学史的大致脉络中分析王安忆移民书写的当代意义。王安忆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对于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描写和记忆,同时伴随着对当下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与现实结成了强有力的对话关系,从而建构起上海的地缘特质,开启了一种与“怀旧”无关、与新移民作家的“欲望书写”所不同的上海想象。结语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并论述王安忆上海移民书写尚存的缺失与不足。
其他文献
作为继金庸等人之后的又一武侠宗师,黄易拓展了武侠这一文类的书写可能。他将现代的价值观念,现代的生活、思想、情感写入武侠,把武侠的内涵改造得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状态,适应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