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术属于多年生菊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白术栽培中,白绢病是一个很严重的限制因素。长期以来,药农们通过轮作和施用五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来防治本病,但是还不能有效控制它的危害,常年发病率和损失率依然保持在5%~10%之间,最严重的地块达25%以上。 本研究从气候、栽培、品种和生育期几方面探索了白术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从利用木霉菌的生物防治,利用绿亨一号、多菌灵等药剂的化学防治,以及土表覆盖与施肥等措施的农业防治方面研究了本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研究发现: 1、从白术白绢病田间病株和白绢菌菌核中共分离到有拮抗作用的绿色木霉菌菌株14个。其中T4和T3的菌核腐烂率最高,达87.5%和86.7%,T1最低,为20%。盆栽试验的防效,T3、T4、T5、T6等11个菌株达100%,T2和T7各为70%,T1最低,只有40%。 2、高温是白绢病发生的重要气候条件,6月下旬至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在26℃以上,是发病高峰期。降雨有利于发病。 3、不同前作种类影响白绢病的发生。前作为水稻时发病率最低,玉米时次之,红薯时较高,花生时最高。 4、不同栽植时期或白术的生育期对白绢病无影响,迟栽40天的在病始期、高峰期与严重度诸方面均无不同。 5、不同土壤和排水条件也影响发病,坡地红壤土和开深沟排水的河边水稻田发病率低,分别为3.0%和5.5%,而未开沟沥水的河边稻田发病率高达14.5%。 6、品种对荆&山有-定影响,平坝1七蕾、人叶、矮秆品种比尖冲花蕾、窄叶、削l侃种抗病,发病率分别为5.洲和1:3.(仰。 7、室内毒力测定表明:绿亨一号和多菌灵对白绢病的菌丝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以。。值分别为6.0b。。川和7.0彻。门,而井岗啬素只有46.了7m。八。绿多混合或绿井混合没有增效作用,而表现出相加作用,其共毒系数附C分别是93.33和73.79。 8、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结果基本--致。绿亨一号和多菌灵都显著有效,井岗霉素很差,其药效分别为%.引几92.化%和北.抡儿绿多混合或绿井馄合的防效分别是9:3.67%和 54.04%。 9、栽后苗前进行上血遵盖处理,影响白绢病的发生。覆盖芒箕骨最好,防效达55.63%,覆盖新上次之,防效为42.50%,覆盖稻草和旧土分别只有4.94你和1.28%的防效。 10、基肥施用试验表明,牛粪作基肥发病重,发病率为 8.17%,显著高于入粪:3.25见猪粪:3.I7队火土灰和对照的2.75巩ffil司调查也发现:猪粪、人粪作基肥比牛粪好,它们的发病率分别为:3.59(、4.0%和 I7.0%。
其他文献
学位
广谱抗病基因位点RPW8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8)包含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RPW8.1和RPW8.2。在其自身启动子的驱动下,RPW8.2蛋白特异定位到白粉菌的吸器外质膜上,包裹吸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是在亚洲温带和热带地区水稻作物的首要害虫之一,也是农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为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的块茎部分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从其块茎提取的相应化学成分,是医药和工业
通过对郑州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草坪的根部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草坪根部病害的主要真菌分离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
二化螟作为一种重要的稻田害虫,在湘中地区危害严重。针对二化螟的防治,对二化螟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对几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效评价,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作用方式、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