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态与平衡观是生命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科思想。它是指生命系统是一个稳态和平衡的系统,稳态和平衡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从稳态与平衡观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融合Problem-Based-Lean(简称PBL)教学模式和图解式概念模型,尝试建构出适合于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流程,依据教学流程设计案例并检验其有效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提供参考。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分别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三个方面来阐述研究背景;结合国内外对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教学设计;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包括生命科学哲学、学科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对相关教学设计进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高中生物学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依据相关理论制定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流程,明确了基于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策略包括:基于稳态与平衡观,制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生物学知识;根据知识教学,把握重要概念;建构概念模型,促进观念培养。教学设计流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设计高效问题,促进建构概念;进行模型建构,理清概念关系;建立稳态与平衡之间的联系;总结应用知识,形成稳态与平衡观。依据上述教学设计流程进行了“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的教学案例设计,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高中生物学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的教学实践。对“通过激素的调节”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对照实验研究,编制“通过激素的调节”前测问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编制“通过激素调节”的后测问卷,考查学生对稳态重要性的理解情况、维持平衡机制的掌握情况、稳态与平衡之间联系的理解情况以及对稳态与平衡观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教学之前,向学生发放前测问卷,检测他们的相关知识基础是否一致;在教学结束之后,向学生发放后测问卷,检测案例的教学是否有效。第五部分:结果分析与讨论。采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对测试问卷进行赋分、批阅,将数据输入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质性、教学效果差异性进行了讨论。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融合PBL教学模式和概念模型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稳态与平衡观的形成。第二,通过对稳态和调节机制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稳态与平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建议积极开展融合PBL教学模式和概念模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