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疫病是严重危害番茄的一种真菌病害,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的生物防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筛选出来的拮抗菌有酵母菌、放线菌等,尚未有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报道。本课题选用两株广谱拮抗细菌,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多粘类芽孢杆菌F-152、Q-28抑菌效果的研究利用平板对峙的方法对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广谱拮抗菌F-152、Q-28抑制茄链格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52、Q-28活菌菌体和代谢产物对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两株拮抗细菌最大抗菌活性条件的研究通过改变培养基组分、添加促芽孢因子、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培养后测定两菌的抑菌效果,从而得出两株拮抗细菌最大抗菌活性的培养条件。F-152在NA培养基、pH 7、25℃、培养60 h时抑菌效果最好,最适C源和N源分别为乳糖和KNO3; Q-28在NA培养基、pH 7、30℃、培养48 h后拮抗活性最高,最适C源和N源分别为乳糖和蛋白胨;两菌在半固体PDA平板上的抑菌效果均高于固体培养基,Fe3+能较好的促进两菌抗病原真菌活性;在培养基中添加促芽孢成分并未增强两株菌的抑菌效果,与文献报道的情况有所差异,抑菌物质的产生与芽孢形成并无相关性。3.生防菌拮抗机理的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和拮抗蛋白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植物病害的防治。研究发现,F-152、Q-28与病原菌共培养时,病原菌菌丝分支增多,原生质浓缩,菌丝膨大,局部细胞质外泄,并有多处菌丝断裂现象;两菌均能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果胶酶和蛋白酶,不产生HCN、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互作中无竞争作用或效果很弱;在抑菌带处打取的琼脂块无抑菌效果;Q-28产生铁载体的能力强于F-152。这些酶类、易挥发性物质以及铁载体可能在抑菌过程中共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