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矛盾凸显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成为宏观调控部门亟需应对的两大问题。“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而“调结构”被提高到与“稳增长”同等重要的高度。但是,传统型政策似乎难以兼顾“调结构”与“稳增长”的目标。在此前提下,自2014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多轮定向降准政策,期望利用其结构调整功能,鼓励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等国民经济薄弱领域,以达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定向降准政策虽然发挥了其政策效应,但其实施效果可能并不稳定且并未达到政策预期;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析和检验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及影响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潜在因素,既而提出有助于提升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然而,频繁的政策举措以及公众难以锚定的预期,会使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简称EPU)升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必将增加定向降准政策的操作难度,影响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性,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完成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本文试图在定向降准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加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理论和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机制。本文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丰富与拓展新常态下货币理论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框架;在政策实践上,对于央行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把握政策调控力度和时机,提升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实践,特别是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央行对货币政策“结构性”的重视程度远超以往。央行在与公众进行沟通时,多次传递出期望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及稳定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一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如三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而定向降准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扶持国民经济薄弱领域中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成长以及支持其他定向部门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中所提及的“经济结构”特指“三农”、小微企业等“定向部门”相对于“非定向部门”的结构。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主要含义是,相对于非定向企业,定向降准政策促进定向企业的成长量更多。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围绕此重要内涵展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认为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一方面,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文献十分丰富。这些研究围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微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大多认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地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决策和行为。另一方面,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对定向降准政策等定向调控类政策有效性的评估,不断有新的相关研究出现。许多研究在肯定定向降准政策作用的同时,也对其政策效应未及预期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一方面,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关于定向调控类政策有效性评估的研究也比较匮乏。更重要地是,以往关于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仅是基于企业信贷可得性等某个角度,评估定向降准政策是否有效,并未较全面地对政策效应进行探讨;即使大多研究认为其政策效应有限,也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忽略了影响定向降准政策传导机制的潜在因素。本文的理论分析认为:定向降准政策具有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定向降准政策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定向降准政策属于特殊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主要依靠商业银行向定向企业放贷,由商业银行具体执行,从而被动地实现其政策目标,所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为是其传导机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定向降准政策主要通过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总量上升,商业银行投向市场的信贷总量上升,因而具有总量效应。由于信贷融通程度、风险资本回报率、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主体意愿等因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并削弱定向降准政策的总量效应。定向降准政策通过信贷引导作用和信号作用发挥结构效应。然而,由于定向企业特征、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银行微观特征和趋同效应等因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并削弱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效应。定向降准政策通过信贷可得性机制,消费机制和投资机制,促进定向企业更多地成长,但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以上三个机制,进而削弱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定向降准政策使定向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增强;由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影响企业借贷成本等原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定向降准政策促进定向企业信贷可得性增强的作用被削弱。定向降准政策通过提高货币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供给量与流通速度,针对性地刺激某些领域的消费需求量,同时间接地刺激了社会对定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对定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增加;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使定向企业的成本增加等多种渠道影响消费活动,抑制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定向企业产品和服务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定向降准政策通过信号效应和企业融资约束等方式促进定向企业投资水平的上升;根据实物期权和融资约束等理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减弱定向降准政策对投资的积极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得到的观点和提出的理论假设。首先,相比于定向降准之前,定向降准政策促进了小微企业更多地成长,发挥了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并削弱定向降准政策在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降低定向降准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性。定向降准政策对民营农业企业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国有农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并削弱定向降准政策在促进民营农业企业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降低定向降准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性。其次,定向降准政策具有总量效应,促进银行信贷市场扩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并削弱定向降准政策的总量效应。定向降准政策具有结构效应,对信贷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农业领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并削弱了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效应。最后,定向降准政策通过增强定向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提升社会对定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促进定向企业投资增加,进而促进定向企业成长。然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定向降准政策信贷可得性机制、消费机制和投资机制,并削弱了这些机制的传导效果,进而降低了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首先,宏观调控部门在运用定向降准政策等结构性货币政策时,要重视其可能发挥的总量调控作用。其次,为了提高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性,从作为信贷投放主体的商业银行角度考虑,宏观调控部门应该注意“因行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定向降准政策;要增强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激励作用,提高对这类商业银行的降准幅度;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宏观调控部门应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政策优惠力度,以激励其继续为定向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再次,在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方面,虽然定向降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结构的作用,但是宏观调控部门仍需在疏通定向降准政策向小微企业传导机制方面下功夫,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增强小微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再次,宏观调控部门要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因素,频繁调整经济政策不利于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实施,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实施规则,避免为实现短期经济目标而增加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最后,宏观调控部门应加强同市场主体,特别是定向企业这类拥有较少金融资源的市场主体的沟通;提升经济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加强同市场行为主体的沟通融合,避免市场反应过度。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一是本文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个新视角评估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性,并试图给出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可能不及预期的潜在原因和合理解释。二是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相关研究和定向降准政策评估研究提供了来自我国商业银行层面的微观经验证据。三是本文基于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内涵,对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是对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总结了引进梅花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在物候、成活率、性状方面表现情况,为新疆库尔勒市推广梅花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市人口膨胀迅速。产业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传统产业的粗放式扩张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也给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环境引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城乡经济转型及升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
民族互嵌作为民族现象内涵属于历史范畴,但在中国,民族互嵌作为政策话语,是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被提出来的。民族互嵌关系是新时代民族互嵌政策话语中未言而明的应有内涵,是民族互嵌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基于“民族交往内含于民族关系,而民族互嵌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这决定了民族互嵌关系是民族关系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理论逻辑,本文针对学界民族互嵌研究比较偏重政府主体而对互
网络实体IP定位(简称IP定位)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估计配置有IP的网络实体(如路由器、终端主机等)的地理位置。开展IP定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可为基于位置的服务推广、敏感网络目标定位、网络诈骗与恶意攻击行为研判取证、网络态势感知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现有的定位方法中,基于网络测量的IP定位成为主流方法,对于该类方法,区域性网络拓扑构建以及基于特殊结构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趋势下,“健康老龄化”成为个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迫切目标。身体活动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形式简单的步行是社区老年人最主要体力活动形式和普遍接受的锻炼方式,具有诸多健康益处,但也存有潜在跌倒风险。鉴于老年人跌倒的高发率和严重后果,评估并降低步行跌倒风险是实现步行健康益处的前提和保障。步态变异用于反映连续步行中步态参数的数据离散程度,常用指标包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于具
福州漆器工艺的出现可上溯至北宋,至明代,福州漆器大为盛行,及至清乾隆年间,福州已成为全国漆器重镇之一。福州三坊七巷的文人阶层群落的形成、台江码头商业文化的繁荣和仓山外国领事馆的聚集,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促进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工艺技巧开拓与产业发展。从工艺沿革来看,清中期起,福州脱胎漆器吸收了传统漆器工艺的特色,并与日本漆器工艺有交互影响,这是对传统漆器工艺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清末民国时期,福州
在现实经济问题研究中,大量的经济变量在相邻区域(单元)间普遍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环境污染等往往存在着区域聚集性等,而且影响这些经济变量的因素与之往往同时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如何准确地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刻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性,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工作.由于非参数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避免模型形式误设风险,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非参数回归模型在计量
为了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教育部于2010年先后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为了规范和加强培训管理工作,保证实施的培训质量,必须加强绩效评价工作。而目前,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不深入,导致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难操作,最终造成了中小学体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目前的激光场峰值强度已经达到1022~1023 W/cm2。这极大地拓展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范围,促进了一批新兴研究方向的出现,比如激光加速、强场QED(Quantum Electrodynamics)等等。其中,强场QED主要关注强激光场对一些传统QED效应的
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开发利用程度关系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发利用煤层气清洁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优质清洁能源供给以及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等多重效应。山西煤层气产业历经20多年的艰难探索与实践,在系列政策激励下,勘探、开发、储运、利用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2011年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煤层气产业深入推进,发展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