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关系是国内外研究者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余年,国民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体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极大的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腾飞,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的跌宕起伏,金融运行与企业经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较之前愈加复杂,如何平衡以往高投入、高消耗、侧重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顺利完成经济转型换挡,使中国经济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完成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已迫在眉睫,而之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信贷资金在地域投放的不均衡带来的后续效应已日益凸显。如何平衡属地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调配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经济前期高速增长、近期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形势,针对当前现实背景引出本文研究主题,介绍选取东营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意义,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现有文献及相关理论,结合银行信贷投放发展阶段、投放模式的演进过程及两者之间作用机制,以山东省东营市2003-2019年A银行贷款总量、信贷结构等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参考,基于该市经济发展、产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等要素构建回归模型,对银行信贷投放与区域经济各要素之间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结论从商业银行角度、政府调控角度、企业自身角度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均衡银行信贷投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在所辖区域内开展信贷业务、共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