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学校是执行这个政策的基础组织,称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当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时,不同的主体在执行政策后所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学校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的强弱程度直观的体现在执行后的效力上,通过将不同的学校执行政策后所产生的效力做出对比,其对比结果也就基本上客观的评价这些执行主体在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强弱。具备较强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是能够保证实现学校体育政策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反之,也可以作为基本条件和依据来检验、不断完善已经制定的学校体育政策的质量。我们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水平才能够确保学校体育政策在各基层学校得到完整有效的执行,达到学校体育政策预期良性效果。近些年来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下发。七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有关体育的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下达的,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陆续拟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来呼应中央七号文件。但是政策从拟定到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执行过程,在这个执行过程里,存在着各种因素,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这复杂的多样性造成了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未知的效果。为了实现体育政策预期目标,对河南省普通中学的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出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策执行力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执行环境、执行资源的各种联系。建议通过加强对学校校长与体育教师的执行素质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体育政策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资源建设。通过这些举措,来不断提高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保障和完善政策执行过程,确保政策预期良性效应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