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一种由于过度使用社交网络的行为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这种过度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会造成“网络成瘾”“低幸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对于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形成机制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能够更好的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控制。本研究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影响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因素—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错失恐惧、情绪智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考察线上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错失恐惧水平、降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水平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一:对南昌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92份,使用SPSS24.0以及PROCESS3.3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性别和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基本心理满足程度低于女生、农村生源地学生低于城镇、非独生子低于独生子。(2)大学生错失恐惧水平、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差异,男生情绪智力水平低于女生、农村生源地学生低于城镇。(4)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5)错失恐惧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6)错失恐惧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中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智力的调节(中介作用在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个体中更显著)。研究二:以南昌市几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各50名。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干预组实施9次线上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心干预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