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绑架”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学校教育之中也不例外。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错误地使用了一些道德绑架的方式,比如不惜向学生下跪自罚、以“对不起父母”为由来威胁学生、强制灌输道德价值观念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虽较普遍,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教师甚至认识不到自己这类行为的性质,研究人员也较少对教育中道德绑架现象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而道德绑架所产生的危害又是隐蔽而深远的,它是背离教育真义的行为,危害学校德育实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这一现实状况,消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绑架现象实为必要。本研究尝试对学校教育中道德绑架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道德绑架”的理论研究,也期望能让教师在“道德绑架”问题上正视自己的行为,给予他们一定的实践指导。道德绑架即教师以道德善的名义,利用自身的身份威权、日常伦理秩序或舆论压力等手段胁迫学生履行某种行为。它具有“道德的捆绑性”和“胁迫的内隐性”两个较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有教师“自我伤害”式、“感情牌”式、“标准答案”式、“评价暗示”式等,对学生的精神、认知、学习自主性以及人格发展都产生损害。我国传统文化的钩沉、社会环境的熏染以及教师和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和特点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了教师对学生道德绑架行为的发生。要消解道德绑架现象,实现教育之本真,必须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学校环境的再构建和教师的再发展。尤其是作为教师,需深刻转变自己的教育认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人格发展走向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