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蛋种鸡饲用安全性评价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蛋种鸡产蛋性能、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研究外源植酸酶基因(PhyA2)及其产物蛋白在种鸡后代雏鸡体组织中的残留情况,探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种鸡的饲用安全性,并揭示转植酸酶基因及其产物蛋白是否存在通过繁殖途径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   试验一: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蛋种鸡产蛋性能、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44只27周龄海兰(灰)蛋种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试验组饲喂含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玉米一豆粕型饲粮(转基因组),对照组饲喂含非转植酸酶基因亲本玉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对照组)。两个处理组试验饲粮中可利用磷及其他养分的含量均相等或相近。饲养试验共进行19周,预试2周,正试17周,每4周统计一次产蛋率、产蛋量、日耗料量、料蛋比、破畸形蛋率,正试期结束后统计全程各项产蛋性能指标及死淘率;孵化试验分两次进行,分别为于种鸡第37和45周龄连续收集5天种蛋,每个重复选取合格种蛋35枚入孵,每个处理共280枚,每次共孵化560枚,出雏后统计繁殖性能各项指标;在饲养试验的最后一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一只种鸡单笼饲养,第二天空腹翅静脉采血,制备血清,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对照组与转基因组产蛋性能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25);2)对照组与转基因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14);3)转基因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其他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33)。   试验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外源基因及其产物蛋白在后代雏鸡体组织内残留的检测   本试验鸡只来源于孵化试验的两批雏鸡。出雏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腿肌于2ml无菌离心管中,编号,立即液氮冻存。将4只鸡的样品合并成一个样品,分析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腿肌5个部位的外源转入基因及其产物蛋白的残留情况。采用PCR法测定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外源基因在雏鸡体组织内的残留情况,为了避免造成在PCR过程中出现假阴性现象,采用一对特异的引物,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外源植酸酶PhyA2基因678bp片段作为扩增条件的阳性对照;以玉米IVR基因226bp片段作为玉米、日粮中DNA提取效果的阳性对照;以鸡只的卵源白蛋白OV基因396bp片段作为雏鸡体组织中DNA提取效果的阳性对照,通过对玉米IVR基因、鸡只卵源白蛋白OV基因、外源植酸酶PhyA2基因PCR扩增成像,检测后代雏鸡体组织中外源植酸酶PhyA2基因678bp片段的存在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外源产物蛋白在雏鸡体组织内的残留情况,为了避免造成假阴性现象,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外源植酸酶基因所表达的植酸酶蛋白和动物组织内参actin作为阳性对照,检测雏鸡体组织中植酸酶蛋白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1)转基因组后代雏鸡体组织内未检测到外源植酸酶基因的残留;2)转基因组后代雏鸡体组织内未检测到外源植酸酶蛋白的残留。   本试验研究未发现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为原料配制的饲粮对种鸡有不安全作用,且未发现转植酸酶基因及产物蛋白在后代体组织中残留。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为原料配制的饲粮是安全的。但是,在长期饲喂动物的情况下,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作为饲料原料是否仍具有安全性,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和水利工程、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防渗墙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防渗墙工艺及设备的选择成为用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各类防渗墙技术,为
伴随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安全方面更为注意,因此水文地质勘察也吸引了人们目光.本文从水文地质勘察活动的概念出发,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服务费用的总量及不同维度分布情况.方法:以监测点数据为基础,采用“SHA2011”对海南2016年卫生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结果:2016年海南省治疗费用为270.42
目的:研究DRG-PPS支付方式在云南省三级医院内部医疗费用控制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三级医院2017-2018年的内部医疗费用变化趋势,评价DRG-PPS在内部医疗费用控制管理中的
植树造林是绿化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实际造林绿化中树种选择不当的问题日益突出,普遍存在栽植外来树种,忽视当地乡土树种,出现了由于适应性不强、抗逆性差而成活率不高的问
现阶段,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号召下,各个产业都在积极探索节约能源资源的途径.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研究和发展农艺节水技术,能够有效保障
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不仅涉及面较广,而且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实施难度较大,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天然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