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eblogic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全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要求幼儿教育应注意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还必须借助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怎样设计课程?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又怎样科学地实施课程?以便使之既能够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出课程的适宜性,又能够很好地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呢?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探究。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从衔接教育中的课程入手,采用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对幼小衔接的两头,即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目前广西幼小衔接课程的现状,剖析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幼小衔接新课程与建构实施建议。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小衔接课程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对衔接教育的认识还存有偏差,课程观念陈旧。2 课程目标过于集中,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3 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强,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改善。4 课程实施手段滞后,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充分。5 课程管理较为单一,不利于课程的发展。建议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幼小衔接课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以及意义的过程,是幼儿现实生活世界的整体图景,不是特定的分科知识。(二)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幼儿适应小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幼儿进行入学意识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基础学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
其他文献
<正>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由发达的航运市场、充沛的物流及众多的航线、班轮、船舶汇集的国际航运枢纽。航运交易市场与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天然的联系,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过程中,
<正>酷热的夏季,许多人都会起痱子,其中以小孩最为多见。痱子虽然不是什么险恶病症,但由于刺痒难忍,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尤其是小孩生痱子,更是吵闹不停,白天晚上都不得
期刊
<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运输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道路运输在一大批边境贸易口岸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目前,以东北边境贸易区、西北边境贸
本文以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为研究对象,以国内某大型酱油企业生产、实验条件及设备为基础,对该企业发酵酱油用菌种和原料分别进行改良实验,为该企业建立了一套适合其生产实
报道了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玻纤及注射压力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玻纤含量提高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 ,而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
会展业因其给举办地带来的诸多益处,在国际上拥有"城市面包"的美誉。文章分析了政府在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由此提出了政府职能在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中的几点创新路径
在群体性事件预警视域中,新型城镇化的人本理念与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有同源性和同质性。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相互贯通。探究
本文根据3GPP规范,对WCDMA的覆盖与容量规划进行了分析研究。WCDMA在接入技术上比2G有了很大改善,这也使相应的网络规划方法发生了改变。与以往2G网络规划的传统静态预测不同
中国考古向何处去──张光直先生访谈录陈星灿InhisinterviewwithPrefessorKwang-chihChang,Mr.ChenXingcan,the1993-1994visitingscholaratHarvardfromtheIns...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签名。为了保障电子交易安全,扫除电子交易的法律障碍,各国电子签名法纷纷赋予符合一定条件的电子签名与传统手书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