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特征研究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它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父母离异后又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敏感、自卑、多疑,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他们的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又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对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将初中生的人际关系确定为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得的资料,笔者提出了人际关系三个维度的理论构想,并编制了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初始问卷。在对314名初中生进行初测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初中生人际关系问卷。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用自编初中生人际关系问卷对成都市三所中学的916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即:完整家庭初中生与单亲家庭初中生的比较、单亲家庭男生与女生的比较、父母离异两年以上的单亲家庭初中生与父母离异不到两年的单亲家庭初中生的比较。通过对样本的差异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总体上明显差于完整家庭初中生。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交往兴趣偏低、对人不信任;他们与父母的交往满意度和亲密度均比完整家庭初中生低;在教学活动中他们与老师的交往显得消极被动,与老师的情感也较为淡漠。2、父母离异2年以上的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总体上明显好于父母离异不到2年的初中生,父母离异两年以上的初中生在交往频率、交往满意度、家庭亲密度、社交兴趣、对人的信任以及教学交往方面都明显好于父母离异不到两年的初中生。这说明随着父母离异时间的推移,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有逐渐改善的趋势。3、离异单亲家庭初中女生的人际交往总体上明显好于男生。单亲家庭女生与男生相比她们更愿意与人交往;女生与父母的交往频率、交往满意度、家庭亲密度均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在教学活动中与老师的交往显得更主动、积极,教师对单亲家庭女生的权威性较男生低。针对离异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的这些特征,笔者从家庭、学校以及单亲家庭初中生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通过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来改善单亲家庭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建议。如果这些建议能对改善单亲家庭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帮助,笔者将感到莫大的欣慰,这也是笔者写作这篇论文的初衷。
其他文献
准确的航迹预测是提升无人机飞行防相撞空中威胁态势预警能力的基础,针对入侵机,提出一种改进滑动窗多项式拟合航迹预测方法。主要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是对当前值之后的数个未
一、論文1.政治·地理會田大輔,北周天元皇帝考,東方学131,17—33,2016-01。榎本渉,中世東シナ海海域における国際商人,学際(1),3—13,2016-01。菅沼愛語,九世紀前半の東
近年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传媒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各种媒体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新媒体的不断涌入使得传媒业的竞争局面进一步加剧,传媒业的发展壮
上世纪90年代末,物流园区项目开始在我国出现。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以期通过规划现代物流园区增强城市的集聚能力和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化的时代,它对人们的素质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由于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而越来越受到推崇。目前,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校中的广泛开展,标志着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剔除位移响应漂移量的算法。这种算法将漂移成分视为EMD分解的最终残量(Residue),从原时程响应信号中分离并剔除EMD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与权利意识日渐增强,警检关系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警检关系是刑事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市场中的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我国的数码产品市场中,国内外品牌众多,鱼目混杂。这样了解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情况以及形成品牌偏好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目前已知的最经济的生物脱氮方法,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技术相比具有需氧量低、运行费用低和不需外加碳源等优点。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难培养性制约了其工程应用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涌现出劳资纠纷、利益分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便形成了企业对组织冲突研究的契机。之后,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对冲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