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分权是一个世界性趋势,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是高度分权且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公共教育支出增长势头的明显不足,由此开始了财政分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学术探讨。在我国特色的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80年代教育财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分权化的教育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获得教育支出自主权,容易造成教育支出结构和地方差异。其次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通过提高财政收入比重将财权集中,同时与地方政府明确支出责任,由此地方政府承担大量事权,导致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影响着公共教育支出水平。由此可以看到,这些制度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格局。
本文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下的财政分权为主要研究背景,运用财政分权理论、激励理论、新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从全国地级层面的视角,围绕分税制后的财政分权体制、政治锦标赛和地方领导作用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口因素研究和分析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决定因素,并考察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我国财政体制与教育财政体制、干部人事体制的变迁与现状;(2)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及其相关理论推理与假说;(3)公共教育支出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假说验证。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综述。本章在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整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从财政分权、新政治经济学以及需求因素理论的视角,对公共支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较多的公共支出供给影响因素和需求影响因素。
第三章是相关体制改革的介绍和归纳总结,主要介绍我国财政体制、教育财政体制以及干部人事体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厘清制度相关特征事实,为下文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背景基础和前提。
第四章重点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决定因素的理论与假说,制度因素是本文主要观察对象,因此本章的理论部分围绕相关制度理论展开,以建立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选择财政分权理论、预算碎片化、政治锦标赛理论以及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与行为等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尝试性地分析以上制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教育支出,考察多种影响路径,并做出若干可供实证检验的研究假设,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指示具体研究方向。
第五章根据前文的体制变迁分析和理论影响机制探讨,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性的探索研究。选择合适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构建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从统计意义和经济含义两方面对实证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与理论和实践相呼应的经验证据。本章发现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对公共教育支出存在负面影响,部分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也验证了制度因素作用的存在。同时,制度因素的作用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这要求我们应注重增加制度的合理性。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对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口因素进行总结,系统地呈现主要研究结论,并对改善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环境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下的财政分权为主要研究背景,运用财政分权理论、激励理论、新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从全国地级层面的视角,围绕分税制后的财政分权体制、政治锦标赛和地方领导作用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口因素研究和分析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决定因素,并考察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我国财政体制与教育财政体制、干部人事体制的变迁与现状;(2)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及其相关理论推理与假说;(3)公共教育支出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假说验证。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目的。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综述。本章在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整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从财政分权、新政治经济学以及需求因素理论的视角,对公共支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较多的公共支出供给影响因素和需求影响因素。
第三章是相关体制改革的介绍和归纳总结,主要介绍我国财政体制、教育财政体制以及干部人事体制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厘清制度相关特征事实,为下文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背景基础和前提。
第四章重点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决定因素的理论与假说,制度因素是本文主要观察对象,因此本章的理论部分围绕相关制度理论展开,以建立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选择财政分权理论、预算碎片化、政治锦标赛理论以及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与行为等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尝试性地分析以上制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教育支出,考察多种影响路径,并做出若干可供实证检验的研究假设,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指示具体研究方向。
第五章根据前文的体制变迁分析和理论影响机制探讨,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性的探索研究。选择合适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构建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从统计意义和经济含义两方面对实证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与理论和实践相呼应的经验证据。本章发现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对公共教育支出存在负面影响,部分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也验证了制度因素作用的存在。同时,制度因素的作用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这要求我们应注重增加制度的合理性。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对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口因素进行总结,系统地呈现主要研究结论,并对改善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环境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