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为我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允许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成为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且速度增加明显。我国70%以上的粮食产量都来自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本文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经济绩效进行深入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呈现以下特征:流转价格差异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区域差异;非经济因素阻碍农户流转出土地,经济因素阻碍农户流转入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同时,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一系问题,如缺失承载土地流转的主体;缺乏健全的交易中介服务组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流转土地“非粮化”倾向明显;农地流转后农业补贴主体没有明确界定等。本文基于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户主年龄、户主职业、家庭负担、地块数、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面积有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农业劳动力数量、种植业收入占比、流转双方关系对其有正向影响。然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负担、地块数对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及转出面积影响为负,户主年龄、户主职业、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承包耕地面积、流转双方关系对其影响为正。另外,本文从粮食投入产出、粮食生产效率及农民收入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了农地流转的经济绩效。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农地转入行为改变了农户的粮食投入结构,使小麦、玉米流动资本投入分别增加6.78元、5.27元;劳动时间投入分别减少9.63小时、37.03小时,转入户较非转入户粮食单产高1%~7%,然而,投入的改变只能使小麦单产增加0.08%,玉米单产增加0.13%。第二,农地流转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综合效率,综合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且技术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农地流转提高了农户收入,流转前后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结构有不同变化。转入户和转出户2012年的收入较流转前一年均有明显提高,转出入和转出户2012年的收入均高于未流转户。通过农地流转,种植业收入成为转入户的主要收入,而转出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打工和副业。农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在不改变种粮用途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粮食增产,应正确引导农村农地流转的发展。为全面推动农地流转的发展及提高粮食产量,本文建议培训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合理限制流转土地“非粮化”,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粮食补贴方式;鼓励经营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农地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户种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