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新型蛋白饲料原料即发酵生产赖氨酸后的菌体蛋白,本文通过三个试验评定其营养价值及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分析菌体蛋白的营养成分,为下一步试验饲粮配制作准备。结果为:该菌体蛋白的粗蛋白含量高达79%,但真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50%和47.55%,氨基酸组成不平衡,钙磷含量低,非蛋白含量高,核酸和硫酸铵分别高达8.6%和10%。试验二为菌体蛋白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鸡上应用效果的研究,旨在研究赖氨酸发酵蛋白粉等量替代豆粕蛋白质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正大科宝肉鸡14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对照组),处理2和3分别用赖氨酸发酵蛋白粉替代基础饲粮中20%和40%的豆粕蛋白质,处理4和5分别在处理2和3基础上添加外源氨基酸,至与对照组氨基酸含量相当。试验期分为1~21、22~42日龄2个阶段。44日龄采用全收粪法评定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用TME法评定菌体蛋白的氨基酸利用率。结果为:①肉鸡平均体增重(ABW)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处理2、4最高,且ADFI与处理1、3、5差异显著(P<0.05),处理3组肉鸡的ABW和ADFI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1);料肉比(F/G)以处理1最小,处理3、5较高,与其余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②处理3组肉鸡消化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③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各处理无显著差异;④处理3组肉鸡肠道pH值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处理2、4、5极显著高于处理1(P<0.01);⑤处理1、2和4饲粮粗蛋白及氨基酸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3和5(P<0.01);⑥菌体蛋白总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较低,分别为52.2%和57.96%。试验三为菌体蛋白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生理的影响。试验以可利用氨基酸为基础配制饲粮,考察菌体蛋白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生理的影响,以及添加外源酸化剂对其饲喂效果的影响。选用艾维茵肉鸡7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处理1为基础饲粮,处理2和3分别用4%和8%菌体蛋白替代等蛋白的豆粕,处理4和5分别在处理2和3饲粮中添加0.2%酸化剂。结果为:①处理1、2、4组肉鸡的ABW和ADFI极显著高于处理3和5(P<0.01),F/G极显著低于处理3和处理5(P<0.01);②处理3肉鸡的血氨、回肠氨和肠道pH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③处理3肉鸡22d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处理5和3肉鸡22d、43d肠隐窝深度极显著深于其他处理(P<0.01);④处理3、5肉鸡43d回肠粘膜蛋白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⑤处理2、3肉鸡43d肠道DNA/RNA比值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三个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体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但真蛋白含量低,氨基酸利用率低,并含有大量非蛋白氮,等蛋白替代20%豆粕蛋白或饲粮用量4%时,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替代40%或饲粮用量8%时,则可降低肉鸡生产性能:菌体蛋白可显著提高肉鸡肠道、血液氨浓度和pH值,增加肠道粘膜更新率;以总氨基酸和可利用氨基酸为基础配制饲粮,或添加外源酸化剂均可改善菌体蛋白的饲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