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及其在全球的扩展带来了对单纯追求行政效率的政府目标的反思,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应运而生。基于政府外在环境和内在结构的变化,从效率追求转变到绩效管理成为了政府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核心。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都对此作了重要论述。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一环。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增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群众至上的服务理念,增强政府部门的成本意识,推进公共管理由“治理”向“善治”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青岛市为个案分析的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青岛市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以探究地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完善。通过研究,本文发现: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有着丰富的外延。它本身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种类和特征,有着坚实的制度基础,以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自身的管理进行评价。青岛市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引入了平衡计分卡这一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使青岛市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青岛模式”。这一成就丰富了中国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方面的探索,推动了其他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探索,其探索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加了政府的执行力、透明性和回应力,控制了行政的成本,推动了青岛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青岛政府绩效管理在结果反馈、价值取向与实践、制度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青岛市政府在绩效管理基础上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构建起的政府部门绩效使命、价值观、愿景和战略,创建的衡量政府部门绩效的四个维度,探索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本土化和优化来实现青岛市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内在提升,通过服务对象、工作业绩、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这四个维度建立本土化的平衡计分卡衡量维度,并对每个维度进行细分量化,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除此之外,本文还在平衡计分卡的考核程序和引导公众的参与上进行优化,以保障平衡计分卡有效的运用和实践。在外在的保障上,通过法律制度、规章政策、预算制度等制度的完善来实现青岛市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改进。本文认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升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立足于地方实践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