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阻抗理论的微电网稳定性分析研究

来源 :上海电力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流微电网由于具有控制简单、功率变换环节少、系统高效等优点,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直流微电网由分布式微源、储能、负荷、并网逆变器组成,由于各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的不同,通常需要通过各类电力电子变流器变流之后再互联。而大量互联的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接入,又会引起微电网变流器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威胁。本课题应用阻抗理论,对直流微电网的系统级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解决恒功率负荷(Constant Power Load,CPL)的负阻尼问题;直流微电网中的各子模块之间最基本的连接方式是级联,恒功率类负荷的负阻尼作用是造成级联系统不稳定的最主要原因。针对此类问题,利用有源阻尼的思想,提出基于虚拟阻抗的改进控制算法。通过引入额外的电容电流反馈控制回路,改变源级变流器的闭环输出阻抗,从而使级联系统的阻抗比重新满足Middlebrook判据,提高级联系统的稳定性;利用仿真验证该算法控制效果。2)研究并联型微电网阻抗稳定性判据准则;现有的阻抗理论不适合直接应用在微电网的稳定性研究当中,因为微电网并不简单的由级联系统构成。因此,研究适用范围更广的并联型微电网阻抗稳定性准则。将影响微电网稳定性的因素分为电压扰动与电流扰动,针对电流型扰动,通过奈奎斯特判据推导出并联系统新型阻抗判定准则,将其与传统阻抗比法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频域与仿真验证本判据准则的有效性。3)并网逆变器作为直流微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能的好坏同样值得关注;研究可应用于弱电网环境下的并网逆变器的电压型算法,建立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逆变器模型。发现电压型算法会放大弱电网背景谐波以及本地非线性负荷对逆变器输出电流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虚拟导纳的选择性谐波补偿策略,利用控制的手段在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模拟出单调谐滤波器组,通过降低PCC点的电压畸变来减小并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并完成仿真验证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早期染色质开放区域的动态变化。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MSCs至第6代,成骨诱导剂分别刺激0、3、5和7 d。收集各组细胞,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础的功能,对室内装饰装修的综合性能以及美观程度都提出了新的需求,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特征也呈现出新的发展
个案为2岁7月川崎病男性患儿,住院期间发现冠脉动脉扩张,由该患儿的具体临床情况制定了详细而科学的护理对策,通过描述对其并发症的护理,介绍包括体温、饮食、皮肤、心理护理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对南昌市民办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家园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对新入职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沟通主动性不足;与家长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