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如病毒作为引起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通常栖息于贝类和浆果等食物上,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被称为“肠道流感”。近年来由食源性诺如病毒引起的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发展对其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靶向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是病毒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检测方法,等温信号放大技术具有与PCR方法相当的高灵敏度且无需变温循环过程、不依赖温度控制设备,随之发展的免酶等温信号放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高效的优点,近些年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控、医疗诊断等领域的生物传感器构建。本论文以GⅡ型诺如病毒保守序列作为检测目标核酸序列,构建了两种新型的免酶等温信号放大方法。首先构建了一种基于翘板门循环等温信号放大技术(SGA)的核酸检测方法;其次,利用银簇作为免标记信号输出,使用催化发夹自组装扩增(CHA)技术和磁球分离,构建了基于磁分离和CHA的核酸检测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基于翘板门循环的等温信号放大技术(SGA),该技术基于足点介导的链置换反应,通过类似于跷跷板的反应,实现荧光信号的循环放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灵敏的免酶核酸检测方法,此法序列设计较为简洁、体系较为简单、操作方式较为简易。在对反应体系中的序列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后,可在常温(25°C)下实现对目标序列的快速检测,荧光信号和目标序列DNA在0.01-1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IF=0.94x+1.45,R2=0.9934),最低检测限为9.8 pmol/L。对于目标序列RNA的灵敏度检测也表现较好的线性关系(IF=0.75x+1.18,R2=0.9810),其检测限为83 pmol/L。2.考察不同的表面连接方式,选用较为稳定的生物素-亲和素体系作为磁球上连接捕捉探针H1的固定化技术。基于CHA技术和磁球分离,使用免共价标记的DNA银簇作为信号输出,发展了病毒核酸的免酶荧光检测方法。该方法的银簇合成独立于核酸识别过程,且在磁球的快速富集分离作用下,可以有效避免由非特异性杂交引起的荧光增强这一假阳性,具有背景信号低的优势。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H1浓度为3μM,H2浓度为3.5μM,反应时间3 h),本方法在1-100 nmol/L的目标序列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766.3x+30.9,R2=0.9664),检测限为0.82 nmol/L。同时,在与碱基错配序列的对照实验和以血清为基质的回收率考察中,此法选择性和重复性表现良好。3.在基于磁分离和CHA的核酸检测方法研究中,发现生物素-亲和素偶联体系对银簇的荧光具有强淬灭作用(淬灭90%),并开展了相关的验证研究。调整生物素标记的H1其3’端T碱基个数(3T-20T),研究该体系就间隔距离对银簇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间隔距离为7T时淬灭程度最低(淬灭60%),进一步选取4条不同的银簇合成模板序列,验证该体系对所合成的DNA银簇均具有荧光淬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