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形状与图形关系,使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逐渐形成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图形关系的感知和体验,以积累一定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因此,利用幼儿熟悉的本土资源开展几何图形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把数学与生活相融合,使幼儿体验数学是交流或解决问题的工具,以丰富幼儿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本土资源。幼儿园在进行几何图形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熟悉的教育资源,让幼儿感知物体与几何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感知数学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了解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培养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遵循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要求,明确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要求,分析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及教育价值,挖掘和整理归纳适合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的本土资源;选择黔南州A幼儿园教师及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和实践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研活动,分析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活动的现状,了解幼儿园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其次,以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水平,依据几何教育活动要求,探索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几何图形教育活动的教学流程和原则,从认识几何图形、组合和分割、描画几何图形三大类别中分别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用近一年的时间,通过计划—实践—反思—调整的实践活动过程,促进几何图形教育活动得以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提出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几何图形教育活动的实施建议:明确教育活动设计过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要素、遵循本土资源利用的原则、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家园社三方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