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合作的发生是因为行为体之间进行连续的互动,合作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中日间的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发展的诉求。同时安全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保障安全是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基本要求。20世纪60年代中日开展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制度的建立能够影响合作的可能性,为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框架,作为政经分离政策的延伸,贸易备忘录的签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制度的保障,这是两国未建交前所能做到的改善两国关系的最大努力。池田内阁的政经分离政策就是搁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关系,而只发展贸易关系的政策1。政经分离政策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具备实施条件的,将其放置于现在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在第一章中详细论证了池田上台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了两极格局对中日两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美国如何实现单独占领日本并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以及改革遗留下的问题有哪些。在第二章中论述了政经分离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政治三原则、贸易三原则,备忘录的具体内容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协定,并通过介绍民间交流活动,充分阐释了政经分离的含义。在第三章中讲到政经分离政策的特点,一是政治上与中国保持距离,日本政府周旋于大陆、台湾、美国三方之间,二是在经济上利用中国,比较分析了四次民间贸易协定与LT贸易备忘录的不同点。在第四章中分析了政经分离政策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贸易备忘录的签订、互设办事处和派遣常驻记者,最终促使形成了在中日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下“半官半民”的一种局面。另一方面中日未建交的状态仍然持续,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没有减少,经济的摩擦以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问题没有解决,这也就为今天的中日冲突埋下了伏笔。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现代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解释了政经分离政策无法继续发挥作用的原因,以及这项政策带给我们的启示,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角度分析在制定对外政策应考虑的因素和制定的方法,为研究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