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江西省各类宗教场所数据的基础上,以市和县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1949、1978、1992、2004四个时间节点作为研究时段,综合运用数理统计、ESDA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主要宗教场所(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空过程和格局演变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总结了不同宗教发展阶段演变模式和规律,同时再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深入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宗教与地形、人口、交通等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各类宗教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是不平衡的,时间上的特征表现四大宗教场所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佛教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基督教增长速率最快,佛教和基督教在空间呈现正的相关性,并形成集聚趋势。空间上的特征表现为,优势宗教的区域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优势宗教在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并且形成多种优势宗教共同占优区域,同时四大宗教密集区从南往北扩散形成南北带状分布。由此可探讨表明宗教的发展演变有其内部动力机制,并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宗教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制衡的力量,这使宗教的发展演变经历宗教离散阶段、优势宗教集聚阶段并最终形成宗教大融合阶段。在探索宗教发展阶段演变模式的过程中,由此引发的对影响宗教空间分布因素的迷思,通过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方式得到了解决。结果表明,就宗教场所总量而言,宗教场所的布局受交通因素影响最大的区域集中在赣州市和九江市、受人口因素影响较大的区域是新余市、而受坡度因素影响最大的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赣州中部和东部以及九江中部和南昌,对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坡度,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对其的影响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