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364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各类肾脏疾病的构成比例及变化趋势,探讨肾穿刺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13年间共364例因肾脏疾病而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等资料。参照1995年WHO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以及2001年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制订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理诊断。参照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对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结合临床病史及四诊情况对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我院肾穿刺患者临床诊断、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运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274例占75.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74例占20.3%。PGD中以Ig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和微小病变肾病(MCD)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8.7%、32.8%和12.4%。SGD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最常见,分别占29.7%和20.3%。2.在2004年至2010年的病理资料中,IgAN占PGD的50.0%,MN占18.0%;而在2011年至2016年的资料中,MN成为最常见的PGD(41.4%),其次为IgAN(32.2%),其余病理类型的肾脏疾病构成比未见明显变化。3.本组资料中临床诊断以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最多见,共占93.1%,其中肾炎综合征191例(52.5%)、肾病综合征148例(40.6%)。以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类型有IgAN、MsPGN、LN和HSPN;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类型有MN、MCD、FSGS、HBVGN 和 DN。4.本研究中PGD和SGD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分别占72.6%和78.4%。PGD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为主(48.9%、17.5%、16.1%);标实证以湿热和水湿证最为常见(40.1%、29.2%)。SGD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证为主(45.9%、29.7%);标实证以湿热、水湿和血瘀证多见(37.8%、29.7%、28.4%)。5.对CKD1-3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与CKD1期、2期相比,CKD3期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减少,湿浊证增多,且CKD3期比CKD2期中脾肾阳虚证增多。(P<0.05)6.IgAN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44.0%、24.0%),标实证以湿热证多见(40.0%);而MN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证最多(52.3%、19.3%),标实证中湿热、水湿证多见(45.5%、37.5%)。两者相比,CKD1期患者中MN组水湿证比例高于IgAN组(P<0.01),而IgAN组血瘀证比例高于MN组(P<0.05)。研究结论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在总数上以IgAN最多,其次为MN,但近年来IgAN呈减少趋势,而MN的患病率则不断上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LN仍是首要原因。2.中医证候方面,PGD和SGD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湿热证多见。3.中医证候与疾病发展有关,随病情进展,脾肾气虚证减少,脾肾阳虚证和湿浊证增加;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类型有关,IgAN与MN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