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 主要动力,拥有一支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从业人员队伍成为决 定性的生产要素。作为为建筑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建设类职业教 育,为适应建筑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作出相应优化改革。 本文首先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资料分析,总结了建筑企业对施工一线技 术和管理人员能力结构的新需求,并根据新的需求,对当前建设类职业院校毕 业生的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在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 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存在不足。接下来,就 如何提高建设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问题,作者展开了对造成毕业生能 力不足原因的分析,并以查找影响建设类职校毕业生能力形成的因素为主线, 以优化改革建设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对我国6所有代表性的建设 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作者发现着6所建设类职业 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专业师资建设等方 面都存在影响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规格和能力定 位不科学、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适应对综 合能力的培养、师资建设激励机制有效性不够等四个方面。 本文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建设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 化改革提出了建议:一是根据建筑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力需求现状对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重新定位;二是构建学分制、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第三,根据课程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后,加强专业师资建 设,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专业师资定期流动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 素质。 关键词:建筑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高校后勤是我国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后勤保障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师范生作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要后备军,其课堂教学能力无疑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当前
如果说由对学生的强制灌输转向学生的知性认识可被称之为教学中的第一次“哥白尼革命”的话,那么由学生的知性认识转向学生的本真存在就可被称之为教学中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论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调查研究法,依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主线,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探究,以期体现该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
击剑自50年代传入我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后,我国的击剑竞技水平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一系列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击剑运动训练方面的研
内隐记忆是记忆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它是和启动效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人在使用人们不熟悉的可能与不可能图形研究内隐记忆时发现,只有在可能图形中才会发现启动效应。Sch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