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车频率的大规模公交网络分配模型与算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都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由此派生出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简称公交)作为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网络不断扩张,出行量也在不断增长。公交出行预测不仅是面向公交系统运营与管理,提高大运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公交网络规划和政策评价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主要关注公交出行预测中基于发车频率的公交网络分配理论,旨在研究出行者如何依据阻抗来进行路径选择,通过在空间上建立需求与供给间的平衡来预测公交网络上的客流分布。然而,公交出行过程包含多个环节(等车、车上、上下车、换乘等)并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传统模型无法全面描述出行者路径选择在不同环节的网络拥挤效应(例如排队、舒适度和容量限制)。在算法层面,定义在公交网络上的出行策略往往采用超路径,结构比简单路径更加复杂,现有算法难以适用于如今大规模的公交网络分配问题。为此,论文首先在未考虑拥挤情况下基于最优超路径,提出了一种点到点的公交服务评价方法(第二章);然后进一步考虑拥挤效应,对公交网络均衡分配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两种不同拓扑结构分解的高效求解算法(第三、四章);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容量约束的公交分配模型,并基于两种新型求解算法框架开展了算法设计(第五章)。以下总结了本论文各主要章节的具体工作:(1)论文第二章提出了一种公交点到点服务水平的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深圳市多源数据(包括出租车轨迹和订单数据、公交线路站点等),在多模式公交网络(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上搜索了与给定出租车行程起讫点相匹配的最优公交超路径。根据理性行为假设对公交相对出租车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较传统基于人工调查的评价方法而言,本方法成本低且可靠性高,同时能刻画出行者详细的出行路径。由于未考虑乘客在公交车上的拥挤效应,因此可被归纳为全有全无分配研究范畴。(2)论文第三章针对现有的公交均衡分配变分不等式模型,提出了两个基于超路径的高效求解算法:贪婪(Greedy)算法和梯度投影(GP)算法。基于对公交网络起讫点(O-D)拓扑结构的分解策略,重构了超路径算法流程并提出了统一的计算框架。在该框架下,本章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内循环策略来加速算法收敛,从而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数值计算表明,本章提出的超路径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要比现有基于“准弧”的算法具有显著优势。(3)论文第四章提出了基于终点的公交均衡分配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证明了与基于超路径均衡分配模型的等价性。将定义在超图上的公交网络按照终点拓扑结构进行分解,证明了均衡条件下子网络的无环特性。依据模型的结构特征,本章提出了超丛算法来进行求解,其中超丛以高度紧凑的方式存储了所有指向该终点(根节点)的超路径,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枚举超路径集的缺陷。通过不断对该子网络进行扩展、均衡和修剪等操作,超丛算法可以以较低的计算成本(包括运算时间和内存消耗)求得均衡解。数值计算表明,超丛算法在求解大规模问题时,获得高精度解的运行速度要比超路径算法快5-7倍,同时内存消耗低4-5倍。(4)论文第五章考虑公交车辆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容量约束的公交均衡分配变分不等式模型。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定义了广义超路径费用,并证明了模型与均衡条件的等价性。为了求解该模型,基于乘子法将带容量约束的原问题转化为无容量约束的子问题,继而采用基于超路径和超丛的算法来进行求解,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描述乘客由于无法上车导致的路径选择变化,使得流量分配的结果更加合理。综上,论文通过挖掘城市多源数据分析了公交服务水平,在应用层面实现了对公交相对出租车竞争力的量化评价;在理论层面,针对大规模公交网络分配问题,扩展了基于发车频率的公交分配模型和算法,为公交系统的上层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学位
命题逻辑中的可满足性问题(Satisfiability Problem,SAT)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SAT问题的可满足性在于确定是否可以通过为其布尔变量赋值满足给定的公式。在理论方面,SAT问题求解被应用于组合优化、统计物理、计算理论等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SAT问题求解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代数系统、核心图、基因调控网络、系统(软件和硬件)自动验证、电路验证、基于模型的诊断和机器
学位
本文系统研究了磁电弹性叠层梁的静动力学特性、非线性屈曲及共振行为,重点讨论了梁的截面效应、材料铺层、温度荷载及电磁场荷载等因素对磁-电-力耦合响应的影响。以磁电弹耦合本构关系为基础,采用Hamilton原理分别建立了均匀磁电材料变截面梁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多物理场环境下磁电弹性叠层梁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指数变截面磁电弹性梁的强迫振动问题,重点关注了截面效应对磁-电-力耦合响应的影响;得到了以Gree
学位
学位
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作为城轨交通中经济、实用、高效、安全的快速轨道交通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高架桥梁的快速发展,大跨度钢桥由于其跨越能力强、空间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大跨高架桥设计者的青睐。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内建设用地十分紧张,许多大跨钢桥需直接靠居民建筑而修建。因此,当列车通过钢桥时产生的噪声问题显著,对沿线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重庆千厮门大
砂轮(磨石)式钢轨打磨是去除钢轨轨头病害、修复廓型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磨石理化性能直接对标打磨车打磨效率与钢轨表面质量,进而影响钢轨全寿命周期服役性能。目前,国产钢轨主动打磨磨石存在耐磨性差、打磨效率低、易烧伤钢轨等严重问题且无相应的技术储备;钢轨高速打磨磨石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因此,开展磨石性能调控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大工程应用价值。鉴于线路钢轨打磨试验具有不可逆且高风险、高投入
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的研制,对弓网匹配关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术要求。不同运行条件、不同服役环境下的弓网匹配技术,是高速列车系统技术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营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精细化的列车-受电弓-接触网-气候环境耦合的弓网动力学仿真方法。围绕列车在复杂服役环境下运营时弓网动态作用规律,从宽适应性的车弓网匹配技术,环境温度变化时弓网系统受流性能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