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电休克疗程前后静息状态下大脑区域的局部一致性变化,并分析抑郁症状变化与脑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收集11例应用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障碍的患者(病例组)和15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统计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评定病例组在电休克疗程前后及对照组在基线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并计算病例组量表的减分率。采集病例组电休克疗程前后及对照组基线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的方法比较病例组电休克疗程前后的脑功能差异及病例组电休克疗程后与对照组的脑功能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电休克疗程前后差异脑区的局部一致性(ReHo)值与患者HAMD、HAMA量表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电休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右侧前额叶中上回、右侧枕叶中部ReHo值升高,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颞中回、左侧脑岛、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ReHo值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Alphaism校正后P<0.05并且体素范围k>25)。其中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升高的ReHo值与HAMD减分率呈负相关(r=-0.714,P=0.014),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升高的ReHo值与HAMD减分率也呈负相关(r=-0.608,P=0.047),而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电休克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脑区差异不显著。结论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在电休克疗程前后静息状态下有多个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发生变化,其中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更高的激活与抑郁症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