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小企业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模式已形成一定的惯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依托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实现增长、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信息化程度低、经营决策不科学、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等。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劳动力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萎缩等,中小企业具有的上述发展惯性已不再与当前的环境相匹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些发展惯性会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进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面对变化复杂的外部环境,顺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转型,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同时系统学习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本文第三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转型的内外部原因及转型的意义。接着,本文第四章从发展惯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发展惯性,这些惯性的形成背景和原因,以及这些惯性对当前转型的阻碍。随后,本文第五章学习了美国、德国、日本在技术创新、企业运营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经验。最后,基于发展惯性理论,本文第六章在分析并明确转型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两步走”对策:第一步,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发展惯性管理,激发中小企业对潜在危机和压力的识别能力,进而激发推动企业转型的动力,减弱企业发展惯性对转型的阻碍强度,为下一步的转型对策的有效实施做好准备;第二步,依据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内容和路径,从完善立法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转型的政府对策,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