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六种最常见的恶性疾病。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因而,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甚清楚。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清晰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途径,从而找到可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式。3-磷酸甘油脱氢酶(PHGDH)是L-丝氨酸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催化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基因编码线粒体的双功能蛋白,是线粒体中叶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这两种蛋白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皆呈高水平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则不同。我们发现这两种蛋白都与叶酸代谢相关,而叶酸代谢则是目前公认的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增长的途径。我们猜测,PHGDH及MTHFD2是否可以成为子宫内膜癌新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方向?在临床上是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的经过对三种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HGDH及MTHFD2的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对比,比较PHGDH及MTHFD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是否相关。阐明PHGDH及MTHFD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评估PHGDH及MTHFD2在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我们此次共收集子宫内膜癌标本一共63例,选取了子宫内膜增生组织55例以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将患者的组织蜡块取出后进行实验。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后,对PHGDH及MTHFD2在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进行检测。结果1、PHGDH及MTHFD2在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的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均是逐渐增长的(P<0.05)。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HGDH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淋巴转移关系较为密切(此时P<0.0125),与年龄、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的相关性不密切(此时P>0.0125)。3、MTHFD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关系较为密切(此时P<0.0125),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及淋巴转移的相关性不密切(此时P>0.0125)。4、在向子宫内膜癌组织逐渐转化的过程当中,PHGDH与MTHFD2的表达呈现出较强正相关性(此时P=0.000,r=0.652)。结论1、从正常子宫内膜发展到增生期子宫内膜,再到子宫内膜癌组织过程中,PHGDH及MTHFD2的蛋白表达量是逐渐上升的,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有这两种酶的参与。同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的子宫内膜癌中的PHGDH及MTHFD2的不同的表达情况,使得这两种蛋白可能可以协助子宫内膜癌早期的诊断,同时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情况的评估及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2、PHGDH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高于MTHFD2,两种蛋白的共同检测不能增加其诊断价值。3、在向子宫内膜癌组织转化的过程中,PHGDH与MTHFD2的表达逐渐增强,且呈较强的正相关性,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靶向治疗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