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进结构转变与实现产业升级的要求愈加迫切,对资金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农村的融资问题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建设,进而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抵押融资为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带来了希望,沉睡多年的农村产权被盘活,对满足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实践的推进,产权抵押融资过程风险高、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地下融资”盛行等问题涌现出来,给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顺利开展带来挑战。基于这种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防控研究与相关制度设计,实现对产权抵押融资中的风险防控,并激励贷款者降低对抵押产权的价值要求。首先,本文对当前我国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国内外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一方面,通过问题分析,指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中防控风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孟加拉、印度和台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实践经验,为本文以农协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与政府补贴制度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经验借鉴。其次,以国内外实践经验为基础,构建了以农业合作协会(简称农协)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根据实际需求不同设计了两种风险防控体系,农协分别担当投资者和担保者角色。通过模型论证与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农协参与对防控风险的积极作用,为该风险防控体系的推广提供了佐证。最后,为激励金融机构为农户发放产权抵押贷款,提出了一种事前补贴制度,即在风险发生前按照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通过与事后补贴制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事前补贴对于激励金融机构降低抵押产权的价值要求更有优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