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酵酸粥菌群动态分析及其乳酸菌的筛选和应用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粥是我国传统谷物发酵食品,由糜米在自然条件下发酵而成,通过发酵液中的微生物作用赋予了酸粥酸香爽滑的口感以及丰富功能营养成分,使得酸粥在我国西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但目前酸粥的生产仍是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没有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而家庭作坊式生产的酸粥是通过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自然发酵受到地域、温度以及人为等多因素的影响,这使得酸粥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难以保证,并且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可能引入有害菌,威胁健康,所以本研究通过对酸粥自然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发酵时间酸粥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并通过PICTUSt2对酸粥中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然后筛选出性状优良的乳酸菌,用于酸粥的接种发酵实验,优化发酵菌种的生长条件及酸粥加工工艺,最后对糜米发酵前后基本营养成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酸粥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1、自然发酵酸粥微生物演变规律探索。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时间段酸粥的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酸粥酸度逐渐增加,部分有害菌属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逐渐下降,而乳酸杆菌的富集时间较长,大约经过一周后其含量才逐渐增加,对微生物的基因功能预测发现在发酵后期酸粥中的微生物更加安全,致病性能减弱并且对有害物质的代谢能力增强。2、性状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发酵液酸度和菌体密度为指标,在自然发酵酸粥中筛选出一株在米汤基质中生长状态最佳及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表明该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Z02。3、L.paracasei SZ02发酵条件优化。以发酵液酸度为指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5%,发酵温度35°C,以葡萄糖为碳源,碳源添加量2%,此条件下发酵液的酸度为12.02°T。4、L.paracasei SZ02纯菌发酵酸粥加工工艺优化。以感官性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酸粥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纯菌发酵酸粥加工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5°C,蒸煮时间为20 min,酸浆占水比为50%,此条件制作的酸粥风味最佳,与自然发酵酸粥风味接近。5、发酵改善糜米蒸煮及食用品质原因探索。发酵主要作用于淀粉的无定形区,腐蚀了糜米淀粉颗粒,促进了大分子物质及直链淀粉的溢出从而增加了糜米酸粥的碘蓝值及米汤固形物含量。糜米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的增加及糊化性质的改善可能是由于短支链淀粉的增加及糜米中蛋白结构被破坏所导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TVD)对患者近期心绞痛发作、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评估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和长大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
目的应用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检测肥胖青年人颈动脉的弹性,并研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颈动脉弹性变化的影响,旨在为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青年肥胖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后,排除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且图像质量不佳者,最终有80例肥胖青年患者作为研究组被纳入本此研究,同一时期,在体检中心选取参加体检的健
目的通过分析西藏拉萨市藏族肥胖和健康人群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分布特征,获得藏族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肥胖的相关性,为藏族人肥胖的遗传学研究奠定理论依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西藏拉萨藏族人为研究对象,肥胖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最终确定有效样本肥胖组83人(男40人,女43人),对照组72人(男35人,女37人),共计155人。对志愿者进行外周血标本的
目的了解内蒙古和新疆两地达斡尔族成人头面部表型特征,对比两地达斡尔族间及达斡尔族与国内其他人群间头面部表型差异,为进一步探寻达斡尔族族群间表型特征演变的原因和规律提供资料,也为探讨达斡尔族族源关系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知情同意下,随机选取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新疆塔城的健康达斡尔族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父母均为达斡尔族,共调查样本645例(其中男性325例,女性320例)。头面部指标测量
目的了解十堰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循证决策对代谢综合征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对十堰市某大型体检中心获得知情同意的体检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如下:(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信息;(2)体格检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
目的探讨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左心耳封堵术(LAAC)中对封堵器规格的选择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1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
目的利用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蜜蜂残翅病毒(Deform wing virus,DWV)结构蛋白VP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进一步验证VP2与宿主蛋白间的互作后对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为深入认识DWV的致病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将DWV结构蛋白基因VP2插入至pBT3-STE载体中,构建诱饵质粒pBT3-STE-VP2。然后将诱饵质粒与对照质粒共同转化至酵母感受态细胞NMY32并
目的弓形虫表面抗原1(surface antigen1,SAG1)在弓形虫速殖子期表达,目前已知其主要功能是协助速殖子侵袭宿主细胞和诱导宿主产生免疫,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宿主细胞中与弓形虫SAG1相互作用的蛋白,探索发现SAG1新的功能,同时为SAG1侵袭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SAG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弓形虫GT1株全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SAG1基因片段,克隆到p
目的本研究观察胚龄(embryonic,E)18天(day,d)以及生后日龄(postnatal,P)为1、7、14、21、28 d的小鼠海马中自噬相关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rn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A(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
目的传统研究T细胞功能的方法是制作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此方法费时费力。本研究通过制作CRISPR/Cas9条件性敲入小鼠,将此小鼠与CD4Cre小鼠杂交,使得Cas9基因在小鼠T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构建针对不同目的基因的sg RNA表达载体,然后包装成逆转录病毒(MSCV)并感染活化的T细胞,实现了在小鼠T细胞中快速敲除目的基因的试验体系。运用此试验体系,在小鼠CD8+T细胞中快速敲除表达丰度高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