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在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中需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采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简称粘膜对粘膜吻合)、彭氏双层缝合+捆扎法吻合(简称彭氏吻合)以及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行肠壁内翻套入式胰肠吻合术(简称陈氏吻合)的安全性,探索胰肠吻合最优方式,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共153名,所有患者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照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彭氏双层缝合+捆扎法吻合组以及陈氏吻合组。其中使用粘膜吻合的患者有60名,使用彭氏吻合的患者有63名,使用陈氏吻合的患者有30名。2、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f)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三组定量资料组内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LSD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构成比的差异性检验使用卡方检验(x2),三组比较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三组构成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组内两两比较,三组构成比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两两比较显著性检验水准为Bonferroni校正值即α=0.0167,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7名患者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8.3%,彭氏吻合组有7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1.1%,陈氏吻合组3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0%,三组比较P值为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0名患者术后发生胆瘘,发生率为16.7%,彭氏吻合组有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3.2%,陈氏吻合组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6.7%,三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彭氏吻合组为42.9%,陈氏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三组比较P值为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70.72±104.58(min),彭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6.67±73.86(min),陈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5.00±88.00(min),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彭氏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5、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649.19±174.79(ml),彭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63.65±181.13(ml),陈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385.67±136.53(ml),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内两两比较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85±9.30(天),彭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37±8.90(天),陈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3.70±5.10(天),三组间P值为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使用彭氏吻合法行胰肠吻合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胰瘘、胆瘘以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陈氏吻合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共153名,所有患者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照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彭氏双层缝合+捆扎法吻合组以及陈氏吻合组。其中使用粘膜吻合的患者有60名,使用彭氏吻合的患者有63名,使用陈氏吻合的患者有30名。2、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胃排空延迟;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f)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三组定量资料组内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LSD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构成比的差异性检验使用卡方检验(x2),三组比较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三组构成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组内两两比较,三组构成比的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两两比较显著性检验水准为Bonferroni校正值即α=0.0167,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7名患者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8.3%,彭氏吻合组有7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1.1%,陈氏吻合组3名患者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0%,三组比较P值为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有10名患者术后发生胆瘘,发生率为16.7%,彭氏吻合组有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3.2%,陈氏吻合组2名患者发生胆瘘,发生率为6.7%,三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彭氏吻合组为42.9%,陈氏吻合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三组比较P值为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彭氏吻合组与粘膜对粘膜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70.72±104.58(min),彭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6.67±73.86(min),陈氏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5.00±88.00(min),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彭氏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00,有统计学意义。5、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649.19±174.79(ml),彭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63.65±181.13(ml),陈氏吻合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385.67±136.53(ml),三组间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内两两比较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粘膜对粘膜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85±9.30(天),彭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7.37±8.90(天),陈氏吻合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3.70±5.10(天),三组间P值为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粘膜对粘膜吻合组与陈氏吻合组比较P值为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患者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出血、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患者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使用彭氏吻合法行胰肠吻合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胰瘘、胆瘘以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陈氏吻合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