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视角下农村居民家庭观念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由集体性向个体化转变的过程,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特征显著增加,把握这两种社会的特征和变化十分必要。在个体化社会背景下,家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征:男女性别角色改变;婚姻关系深刻变动;固有家庭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家庭模式转变。对于农村家庭观念个体化的观点,目前已有研究分为以家庭伦理失范论为代表的消极视角和家庭集体主义仍是主流的积极视角。本次研究反对简单二分法来看待家庭观念,分别从家庭观念的不同维度来探讨家庭观念的个体化趋势,尝试分析贝克论述的个体化家庭观念是否适用于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农村。本次研究试图探索"在贝克论及的家庭观念三个维度,中国农村目前处于怎样的状态?" "哪些不同人口背景人群的个体化家庭观念有哪些差异?""而由于家庭观念个体化程度的不同,农村居民又可以细分为哪些亚型?"等一系列问题。本次研究以CGSS2012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数据,基于家庭模块的概念测量,综合有关统计软件和数理分析,了解农村居民的家庭观念在贝克论述的夫妻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婚姻多元化观念、代际责任义务观念三个维度的具体状态,并与已有研究进行验证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夫妻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上,夫妻双方都应该挣钱养家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刻板性别印象仍有残留。婚姻多元化观念参差不齐,对于离婚态度有所宽容,同居态度仍相对保守,并且呈现出显著的人口背景差异。代际关系上,赡养父母抚育子女,承担家庭责任仍然为大部分农村居民所接受。同时进一步探讨,在家庭观念内,依据不同个体与责任取向,进一步将农村居民又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责任-个体双取向型"、"奉献家庭型"、"游离型"、"传统保守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其他文献
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是使组织中的工作任务得到充分的分解、组合和协调,使组织内部构建协调完善的工作体系。组织结构的形式决定了一个组织是否能在组织
渝陕鄂边区是指渝东、陕南、鄂西两省一市接壤区,位于中国内陆腹心,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市奉节县、云阳县、巫山县、巫溪县,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湖北省恩施市、利川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大批农民从赖以生存的土地源源不断地奔向城市,成为打工族的一员,他们的子女却因种种原因只能留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在大中
期刊
世界各国合作社蓬勃发展的经验,为我国发展合作经济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介绍了爆破地震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及经验公式 ,分析了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场地系数K、α值方法的不足之处 ,提出最大似然法求解K、α值的新思路 ,并用实例证明了其具有更高的预测
目的 分析老年性哮喘病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情况等发病规律及特点,指导哮喘的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形式,对该市N家医院的门诊及病房中确诊为哮喘的60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