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高校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l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农业都是立国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发展模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顺应时代的步伐走上了创意之路。2016年以来创意农业四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并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才是根本。人才是创意农业的关键,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创意农业发展受限,农业高校是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从源头根本解决创意农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才能推动创意农业的顺利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创意农业、创意农业人才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创意农业人才培养主体、培养方式和内容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全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追溯创意农业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现状。以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发展为依托,从而深入了解创意农业的概念,分析创意农业的属性和特点,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拥有与创意产业相似的属性和特征,以创意农业发展历史为依据,吸取西方国家创意农业发展经验,通过江苏创意农业的三个案例,了解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的地位显然是提高的,对农业的索求也不再是局限于使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而上升到心理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分析中国农业人才培养规模和招收比例,探究农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了解农业人才培养现状,通过了解创意农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全世界创意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意农业人才的培养,且发达国家尤其重视对创意农业人才培养,我国创意农业发展迅速而创意农业人才严重不足,对创意农业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创意农业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明确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特点。第三,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从培养主体、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这三方面分析高校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从培养主体来看,创新定位目标不明确,涉农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重视对本科研究生的教育,忽视了对从业人员以及农民的教育,学校缺乏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从培养方式来看,目前的产学研模式不适合创意农业人才的培养,且高校对创意农业实践的重视不足导致人才与需求脱轨;培养内容也缺乏创新性,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第四,探讨高校创意农业培养的策略。明确培养的主体不仅有高校,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参与,培养机制也需要多元化;培养对象不仅要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社会人员,不能以获取学历为目的,而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学生的管理要相对自由化,在自由的环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使学生真正热爱创意农业,从而去从事创意农业相关工作,避免人才的流失与浪费。
其他文献
该报告选取《食品和农业社会学》一书的第一章为翻译材料,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索社科文献的长句汉语翻译。众所周知,社会科技文献对我国的人文学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社科文献当中含有许多的长句子,而长句结构复杂,给译者带来不少困难与挑战。因此,在翻译时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来解决复杂的长句值得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对社科文献中的长句翻译起着帮助作用。功能对等理论不仅要求译文和原文的信息对等而且帮助译者选择适合
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审美特征、精神意蕴,决定了临摹的重要地位,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法,艺术思想,汲取古人智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培养个人的艺术创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具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临摹不等同于复制,作为学习者在中国画的临摹学习中不能亦步亦趋,追求完全的相似,要具有化古为我,自运其变的变通意识,从而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取向找到与前人精神情感的契合之处,有价值的了解到临摹只是我们学习绘
本文的研究基于以下两个事实:一是从2015年到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到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是从现实层面来说,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产业要素低端,产业融合力度弱的现象,尤其是未充分融合第三产业,导致第一、第二产业附加值低下。此外,人才吸引力不足也是产业融合程度低下的主要原因。总之,当前一二三产业融合现象还不容乐观。二是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之
从2004年至今,已近15年光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下文称为实验版教材)教科书的时代已经过去,2019年颁布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是现代生物学课堂中普及且有代表性的教材,《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称为2019版教材)已经推广使用。2019版教材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方向,依据2017版课程标准以及对实验版教材综合分析,能够在完善实验版教材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民族的复兴、强大也使得国民的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人们渴望从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找到一种舒适感。因此,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的基础上,具有艺术美学理论中所包含的特有艺术魅力的新中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便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入中国古典魅力,力求满足居住者生活需求和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经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许多国家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一个快速递增的惊人趋势,作为一个困扰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毒瘤”问题,如何认识、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加强、城乡收入比不断加大、离婚率急速上升和多元文化强势涌入都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是农村青少
随着国际科学教育及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呈现出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原有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与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高中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单纯关注知识的传递,更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科技的进步,因此新一轮课改是必然趋势。新课改对生物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即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后天养成的,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可以在
中国传统雕塑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相较于流传至今的中国画理论体系,中国古代雕塑却没留下系统的理论著作,技法上更是师徒相传,在传承的过程中亦不能如中国画般流传下系统技法。中国近现代雕塑教学体系取自西方雕塑理论与教学方式。现当代中国雕塑家在创作中进行中国本土雕塑语言探索的过程中,理论著述也随之丰富起来。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以写意雕塑为主体的雕塑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中国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为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社区大量兴起,逐渐成为消费者好物分享、沟通交流、购物讨论的新平台,其优于传统购物平台的功能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其中,成员规模不断扩大,营销价值日益凸显。如何利用虚拟社区进行营销是互联网背景下营销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学术界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虚拟社区本身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如何提升社区用户行为以及社区绩效,而具体到虚拟社区中有关用户体验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文化寻根为开端,王子云、韩乐然、常书鸿、吴作人、董希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先后来到甘肃敦煌,从敦煌艺术资源中汲取精华,开始美术创作和教学,在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实践中,为甘肃以及西北培养了一批油画艺术人才。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也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甘肃油画迎来了启蒙时代。改革开放之后,省内高校也陆续设立美术(类)学院油画专业,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