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窄间隙TIG焊焊接过程稳定,可精确调控线能量,接头变形小,力学性能好,在厚壁高强度钢结构制造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TIG电弧在超窄间隙坡口中会沿侧壁分流导致底角熔合不良,形成焊接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脉冲电流与约束固壁联合调控的超窄间隙焊接工艺,并研究了脉冲电弧特性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设计了固壁约束片状钨极脉冲电弧超窄间隙焊枪,用于实现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超窄间隙焊接,并结合不同脉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窄间隙TIG焊焊接过程稳定,可精确调控线能量,接头变形小,力学性能好,在厚壁高强度钢结构制造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TIG电弧在超窄间隙坡口中会沿侧壁分流导致底角熔合不良,形成焊接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脉冲电流与约束固壁联合调控的超窄间隙焊接工艺,并研究了脉冲电弧特性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设计了固壁约束片状钨极脉冲电弧超窄间隙焊枪,用于实现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超窄间隙焊接,并结合不同脉冲电流频率、占空比和平均电流等脉冲电流参数下超窄间隙焊缝截面形貌和几何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以及焊接热循环曲线、约束脉冲电弧压力峰值及电弧形态变化规律,明确了脉冲电流和绝缘固壁耦合作用下片状钨极电弧对超窄间隙坡口加热特性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固壁约束片状钨极脉冲电弧超窄间隙焊枪可以解决TIG电弧在超窄间隙坡口中沿侧壁分流导致底角熔合不良的问题,实现坡口宽度为4 mm的超窄间隙焊缝成形。脉冲电流频率、占空比、平均电流和绝缘固壁约束作用对片状钨极电弧的协同影响是调控电弧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脉冲电流频率的增加会增强脉冲电弧尖峰作用和电弧自磁压缩效应,最终导致坡口底部加热效果加强而坡口侧壁加热效果减弱;改变占空比会引起脉冲电弧热作用和脉冲电弧尖峰作用产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当占空比增加时,强化的脉冲电弧热作用首先占据主导并增强其对超窄间隙坡口的加热效果;此后,一旦弱化的脉冲电弧尖峰作用使电弧压力显著降低时,片状钨极电弧对超窄间隙坡口的加热效果将随之减弱;平均电流和绝缘固壁的耦合影响不仅会大幅提升片状钨极电弧对坡口底部的热力作用,还会限制坡口侧壁加热效果的强化。基于流体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了固壁约束片状钨极脉冲电弧的三维模型,并采用合理简化假设,选择合适边界条件,对脉冲电流作用下的TIG电弧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了固壁约束片状钨极脉冲电弧温度、压力、电流密度、等离子体流速等,通过分析峰值电流,基值电流以及基值电流与峰值电流转变过程电弧物理场的变化来研究脉冲电弧特性的变化机理,并通过电弧形态以及电弧压力测量试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基值电流作用下脉冲电弧温度,电流密度,压力,流速等均较小,此时基值电流只起到维持电弧燃烧的作用。在峰值电流作用期间,脉冲电弧温度、电流密度、压力、流速等迅速增大。在脉冲电弧由基值向峰值转变的过程中,焦耳热和电弧压力会出现一个大于峰值电流作用时的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到达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2011年发生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核电安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冷却剂损失后,锆合金包壳与高温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氢气,严重时导致爆炸和核泄漏。因此,事故容错材料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方向之一是通过表面防护涂层来提高锆合金在高温环境中的事故容错能力。而包壳在反应堆中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除了要求包壳涂层在冷却剂损失事故中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水蒸气氧化性能外,还要求在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工况下具有高
透过膜的选择性物质传输,即所谓的分离,是许多工业应用的基础,如水净化。二维材料在分离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中,理论研究表明,单原子厚度的石墨炔具有优异的化学分离特性,远远超过目前商业最先进的聚酰胺膜的实验测量值,是具有良好渗透性以及选择性薄膜的最佳候选材料。在孔隙几何形状的可控性方面,它还比其它原子薄膜(如多孔石墨烯)更具优势。但是,它在分离膜方面的应用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合成制备大面积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某三甲医院近年来医疗纠纷数据的深入分析,建立医疗纠纷预测数学模型,为医疗机构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提取甘肃省某三甲医院医务处记录在案的2018年-2020年出院的患者本人或/和其家属与院方发生医疗纠纷的250例病例为纠纷组,以与纠纷组患者主要出院诊断相同、入院日期最接近为原则,按照1:2的比例匹配,在HIS系统中抽取没有发生医疗纠纷的496例出院病例为对照组。通过德尔菲
目的:本研究基于某矿区居民金属暴露水平检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查,旨在研究矿区成人镉、铜、锰、钼、铬、铝、钴、钒、铅、砷、锌、镍12种金属暴露现状,进而分析多金属暴露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参数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联及交互作用,为金属暴露企业职工体检、矿区居民健康监测提供依据,为政府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方案提供新思路,对选择人群健康监测指标提供数
经过不断发展,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 Polymer Solar Cells,All-PSCs)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佳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突破17%。为了将All-PSCs商业化,进一步设计与合成性能更好的材料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研究All-PSCs活性层受体聚合物,选择苝二酰亚胺(PDI)的衍生物作为缺电子单元,与噻吩单元、环戊二烯并[2,1-b:3,4-b′]二噻吩(CPDT)、二
过渡族金属硫化物(TMD)中,MoS2在高低温交变、高真空等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由此在航天摩擦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在大气环境下,空气中的氧和水汽严重影响薄膜润滑性能、缩短薄膜服役寿命。同时在航空领域中,有许多零部件需要在载流的工况下仍具有较好的润滑性与耐磨性,而较差的导电性能也限制了MoS2在载流摩擦领域作为润滑材料的应用。机械磨损和电气磨损在载流摩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载流子的存在
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副产物,“工业三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影响一直是阻碍环境治理的最大障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固液体废弃物被产生。其中最常见的有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半焦和液体有机废水。油页岩半焦(SC)是黏土矿物油页岩被干馏后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因其产量大、有效利用率低,使得大量的油页岩半焦露天堆积,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破坏了环境。液体有机废水是工业生产的残余有机物溶于水形成的液体污染
NH3是重要的化学原料和理想的能量载体,传统的NH3生产主要依赖于Haber-Bosch工艺,此工艺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和排放过量的CO2。环境条件下,在溶液中电化学合成NH3,具有清洁、节能、操作条件温和、可小型化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合成氨工艺。由于N2吸附和活化差、反应能垒高、与析氢反应(HER)竞争激烈,导致N2还原反应(NRR)过程缓慢,阻碍了电化学合成氨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迫
资源的局限性使得节能减排已成为现阶段燃油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燃油产生能量约48%的能量用于克服发动机内部机械部件的摩擦消耗上,远高于正常运转和加速等条件消耗的能量,此外燃油不充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提高使得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为了降低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动机制造行业一直在追求低能耗和低气体排放,也在追求低摩擦和抗磨损的新技术。低粘度润
目的了解2005—2018年兰州市儿童猩红热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与其发病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各因素对儿童猩红热发病的暴露效应和滞后效应,以及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兰州市儿童猩红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市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报告儿童猩红热发病个案数据、气象数据以及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