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目前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虽然已经明确RHD发病是由感染A组链球菌(GroupA streptococcus, GAS)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但对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分子机制仍不完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三种方法建立lewis大鼠风湿性心瓣膜炎模型,从多方面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和研究,为风湿性心脏病机制研究提供较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lewis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 I、II、 III、 IV四组,每组6只。II组后足垫注射灭活GAS/完全弗氏佐剂(CFA)以1:1体积乳化的混合液,首次免疫后第7天腹部皮下注射上述抗原1次,每7天注射1次,注射4次后改为皮下注射灭活GAS。III组前4周操作同II组,第5周改为皮下注射灭活GAS/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以1:1体积乳化的混合液。IV组首次免疫同II、III组,第7天尾静脉注射未灭活GAS,每7天注射一次1次,共注射4次。I组为对照组,除不注射GAS外其余操作步骤同实验组。第7周时处死每组3只大鼠,第12周时处死每组剩余3只,根据两时间点再将各组分为A、B两个组。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检查及心脏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1)体重改变:第7,12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数无差别(P>0.05)。(2)实验室检查:IV组ASO在7周、12周时较其它组明显升高(p<0.05),12周时,实验组ASO、CRP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5)。(3)风湿性心瓣膜炎发病率:第7周各实验组发生心脏炎和瓣膜炎为:IIA组100%(3/3只)、IIIA组67%(2/3只)、IVA组100%(3/3只);第12周各组发生心脏炎和瓣膜炎为:IIB组100%(3/3只)、IIIB组100%(3/3只)、IVB组100%(3/3只)。(4)心脏病理表现:第7周时,IIA、IIIA组心脏HE染色病理均表现心肌间质及瓣膜散在炎性细胞渗出,小血管周单核细胞浸润,IVA组心肌间及瓣膜为较多灶状炎性细胞渗出,以淋巴细胞为主;12周时,IIB组大鼠心脏病理表现心肌间水肿消失,心肌间及瓣膜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1只瓣膜出现轻微钙化;IIIB组大鼠心脏HE染色病理表现心肌及瓣膜仍以散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其中1只大鼠血心肌间较多风湿细胞聚集。IVB组大鼠心脏病理提示心肌及瓣膜少量灶状炎性细胞渗出。I组无一例发生心脏炎或瓣膜炎。结论:在风湿性心瓣膜炎模型的比较研究中,采用灭活GAS、未灭活GAS两类菌的三种比较方法中,急性期两类菌造模方法所致lewis大鼠风湿性心瓣膜炎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大。Lewis大鼠心瓣膜炎急性期,尾静脉注射未灭活GAS组,心肌间质、瓣膜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灶状炎性渗出。灭活GAS和灭活GAS+IFA两种方法病理表为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同时GAS活菌组大鼠血ASO明显升高。综上用GAS活菌造模在成模效果上更具优势,因此更适合风湿性心瓣膜炎急性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