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无法替代的稀缺资源,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实现就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政策对于农地流转的扶持与日俱增,使得农地流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以推广,农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依靠和保障,随着农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农地流转的效率也应该被重视,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农地流转的效率并不显著。因此,将11个地级市置于同一个效率评价体系下,不仅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各地市农地流转效率的相对高低,而且有助于比较各地级市彼此间效率差异的所在,对于不同地区流转农地的投入产出结构的调整、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农地流转效率相关概念以及总结归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农地流转效率量化为农业增产效率与农民增收效率两个方面,建立农地流转效率的测度框架,选取相关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农地流转效率进行测算。文章选取规模报酬可变下的VRS模型对效率值进行计算,为了研究各地市农地流转效率的变化趋势,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13-2015年各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得到各地市2013到2015年效率的变化结果。本文对于11个地级市农地流转效率差异的分析,首先基于DEA对11个地级市农地流转效率差异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基于DEA对11个地级市连续三年的综合效率差异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11个地级市农地流转效率变化差异进行分析。在效率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造成效率差异的原因是流转农地存在投入的冗余与产出的不足。本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整体农地流转效率依然偏低;各地区农业增产效率与农民增收效率存在不平衡性,绝大部分地区农业增产效率高于农民增收效率;2013-2015年间,大部分地级市(占总地级比例为64%)的农民增收效率呈现正增长趋势,只有少数地级市(占总地级市比例为36%)农业增产效率呈现正增长趋势;各地市由于农业技术、资源禀赋与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等的约束,流转农地投入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研究认为,农地流转是提高农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农地流转效率的高低关乎农地利用率的高低,要想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宏观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农地流转足够重视,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微观方面,则应当根据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调整投入与产出规模,优化农地投入要素结构,尽可能的实现合理的投入产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