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化进程的透视——以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为视角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也是马克思中国化过程中其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反映。  本研究以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演进为主要脉络,将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建国初到改革开放之前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及新世纪以来(2000以后)。其中第一个时期,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为背景,对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从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制定、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个时期,以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背景,对此期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从专业设置、师资建设、语种设置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个时期,以中国加入世贸、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入世界为背景,从专业设置、师资建设、专业外语、公共外语、语种设置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此期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此种联系体现在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其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折射。  以高校外语教育政策的演进来考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这不仅是高校外语教育政策演进研究的一个较新视角,也有助于探究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化的内涵是如何被不断丰富的,并揭示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演进和传播机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引导各族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富强和国家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指引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就对我国经济发展做了一个长期规划,明确指出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工匠精神作
本论文以D大学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京学习、生活障碍及对策初探为题,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对D大学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京的学习、生活障碍进行了研究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