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为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成为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且生活工作中处处遭到排挤和鄙视,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城市的“异己分子”,被边缘化的对象。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人的价值、人权、人道主义和人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农民工在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所存在的社会地位、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边缘化问题,而社会地位边缘化又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边缘化两方面;社会保障则包括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子女教育则包括教育权力不对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认为户籍制度、社会认同因素和自身因素等是形成这些困境,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缺乏平等的基本权利保障、享受不到人道主义对待,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的原因。本研究认为要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应当整合政府、社会、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改革户籍制度、提供政策性帮助;认同方面,社会要营造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加强理解与沟通;同时,农民工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观念,逐渐培养现代意识与行为方式,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最后就是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农民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匹配,基本的权利保障得以实现,同时能够获得同等的人道主义待遇,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