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农民工边缘化研究——以武汉市农民工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为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成为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且生活工作中处处遭到排挤和鄙视,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城市的“异己分子”,被边缘化的对象。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人的价值、人权、人道主义和人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农民工在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所存在的社会地位、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边缘化问题,而社会地位边缘化又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边缘化两方面;社会保障则包括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子女教育则包括教育权力不对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认为户籍制度、社会认同因素和自身因素等是形成这些困境,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缺乏平等的基本权利保障、享受不到人道主义对待,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的原因。本研究认为要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应当整合政府、社会、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改革户籍制度、提供政策性帮助;认同方面,社会要营造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加强理解与沟通;同时,农民工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观念,逐渐培养现代意识与行为方式,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最后就是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农民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匹配,基本的权利保障得以实现,同时能够获得同等的人道主义待遇,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危害,造成了诸如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以及失业、罢工、犯罪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面对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技术创新理论的缺失。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及社会危机促使人类开始反思传统的社会价值
在中國現代史上,大規模的啓蒙運動發生過兩次,一次是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或者說“新啓蒙”運動。這中間大約隔了一個甲子,經歷了
在伊德的技艺现象学看来,具身关系是人与技术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关系使人与技术呈现一种相互交融的情况:一方面人类通过对技术的使用扩展了自身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
阿尔都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其核心思想意识形态理论,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而且运用当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