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锡合金预成型焊片的制备与AuSn/Cu界面反应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uSn合金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耐腐蚀性能、高热导率和免助焊剂等优点,是目前低温钎料中唯一可以替代高熔点铅基合金的无铅钎料,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陶瓷封盖封装、金属与陶瓷封盖间的绝缘子焊接、芯片贴砖以及大功率激光器半导体芯片的焊接。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AuSn合金钎料制备技术,如叠层扩散法、熔铸增韧法等方法存在着合金化不充分,工艺周期长等不足。此外,对于AuSn合金在焊接中与基板间的界面反应研究较少,无法为焊接工艺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本研究在熔铸拉拔法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熔铸工艺及压延工艺参数,利用真空熔铸工艺制备出的金锡合金预成型焊片。调整原料中Au元素比例与浇铸温度,研究合金铸锭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及对合金成分、导电率及熔点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压延温度与单道次变形量制备金锡箔带,分析研究压延参数对箔带表面质量及铺展系数等性能的影响;使用扩散焊接技术,制备AuSn/Cu焊点,研究钎料焊接性能,及焊接参数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焊接温度及保温时间AuSn/Cu之间界面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铸温度为400℃,原料中金锡质量比为79:21时真空熔铸、冷模浇铸可以得到具有细小岛屿状组织的金锡合金铸锭。合金中主要存在ζ-Au5Sn相与σ-AuSn相,两相比例与共晶成分接近。压延温度为140℃,单道次变形量为16%时,金锡箔带表面平整性好,无裂纹产生。AuSn/Cu界面反应实验表明,界面反应中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厚度随着焊接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IMC层由平直的层状结构向不规则的胞状结构转变。焊点的剪切强度随着IMC层的增厚而变化,在焊接温度为310℃、保温1h时,焊点剪切强度最高。在焊接温度为290℃/310℃,保温时间为0.5h/1h时,焊点剪切断口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断裂位置位于IMC层与基板界面之间;焊接温度与保温时间继续增加时,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断裂发生在IMC层内部。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内部控制成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效屏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运营环境的改变促使COSO委员会在2013年5月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购与付款业务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和外界产生资金联系的关键渠
针对无极灯工作稳定性差、产品成品率低等问题,从无极灯工作原理出发,提出了无极灯全局稳定系统的概念,巧妙地通过对无极灯控制装置的功率因数校正部分和高频逆变电路部分分
电气误操作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事故,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电气设备毁坏、系统振荡瓦解,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现有的防误闭锁装置不能实现电气操作的在线防误闭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