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关系中的群体(group)现象研究是近几十年来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讨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有较深的认识。借助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作者认为群体对抗性较为普遍存在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并深入分析群体对抗性从多方面影响着跨文化人际交往,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从缩减群体对抗性影响方面提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并且给予直接的现实关注。
本文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群体对抗性的存在,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在很大范围内影响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涉及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群体对抗性出现的理论基础。在文中,文化被看作是由里到外,由态度、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组成的统一整体,交际的过程包括传者、受者等八个线性分析要求,同时又受制于心理因素、具体交际情景、文化环境等纵向宏观因素。本文采用社会文化理论和认知理论作为研究群体对抗性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论述了群体的分类,阐述了群体的定义以及一些和群体相关的概念和观点。如群体的特点,群体的心理功能,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定义,外群体和陌生人的区别等。
第三部分讨论了群体对抗性产生的因素和它所包含的三个区别度很大但又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这种群体对抗性表现在当一个群体的成员称为内群体的时候,对另外一个群体的成员称为外群体,显示否定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其中刻板印象由于其过度归纳的特征,可能导致归纳出来的结论与其所归纳的群体成员的特征不相吻合。偏见是以和刻板印象相同的评估或情感维度为基础的,表现在印象和态度方面。歧视包含以他们自己的群体成员为基础对他人否定的行为方式。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群体对抗性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进行阐述。通过对群体对抗性习得过程和群体对抗性的动机分析。作者认为群体对抗性影响交际参与者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由于群体对抗性的习得过程与个体的成长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文化在群体对抗性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化指的是孩子们习得他们成长环境的传统和社会规范的过程。偏见在家庭内外都能耳濡目染。大众传媒在强化群体刻板印象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媒体在任何群体当中都有可能反映关于目前该群体更广泛社会阶层的刻板印象。群体对抗性的动机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和权力主义者(authoritarian)的性格特征。最后,作者探索性地分析了一些缩减偏见的方式,如:群体之间接触,再范畴化策略;社会化容忍性,尤其为教育。